。
“各位可以看看我这篇论文,或许你们会有新的发现.”
在京城某大院,一家航空相关的科研机构办公室内,王多鱼拿出了自己的论文。
这是一篇仅在内部传阅的论文,是保密等级非常高的研究论文,不允许对外公示发布。
只见论文上面有几个大字:《几何结构可调的亚燃冲压发动机性能研究》!
一群研究员瞪大眼睛看着,只是看了摘要之后,他们就惊讶不已。
液体亚燃冲压发动机结构简单,推重比高,是高动态临近空间飞行器的最佳动力装置,临近空间飞行器的飞行速度范围宽、距离远,亟需采用几何结构可调技术来提高冲压发动机的性能。
本论文研究对具有固定、连续可调进气道和尾喷管的冲压发动机性能进行了计算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连续可调喷管的冲压发动机的性能大大优于固定几何结构的冲压发动机。
进气道可调带来的冲压发动机性能增加远小于喷管连续可调带来的发动机性能增加。
从这个结论不难看出来,王多鱼对所谓的冲压发动机性能,有较为深入的研究。
连论文都早已经准备好了,足可见他对此的信心还是非常足的。
按理说,哈工大负责五马赫战斗机项目的发动机这个部分,王多鱼并不需要跟这家科研机构聊这些发动机相关的事情。
但是,冲压发动机又不仅仅只是用在战斗机这样的飞行器上面,依然可以用在导弹等其他飞行器上面。
更何况,在六十年代的时候,国内这边就已经有导弹是使用冲压发动机技术了。
只不过,不同飞行速度,不同飞行器对冲压发动机的性能要求,完全不一样。
王多鱼也需要了解目前国内在这一块的研究情况,特别是技术制造环节。
可不是说哈工大把技术研究出来了,然后就万事大吉了。
并不是!
更何况,哈工大也不负责制造生产呀,且闭门造车可不是什么好习惯。
过去这一周时间里,王多鱼陆陆续续拿出来了好几篇论文,除了刚才这一篇之外,还有《凹腔型亚燃冲压发动机燃烧效率研究》、《亚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数值仿真与试验研究》、《气氢亚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氢和空气增混技术及稳焰方案》等等。
这些都是之前王多鱼在哈工大时,跟其他研究员研究出来的成果,理论指导和试验相结合,加上仿真软件的辅助,以及王多鱼这个最强大脑。
只不过目前的推进速度依然很慢,还有很多技术层面需要一一攻克。
就拿《亚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数值仿真与试验研究》这篇论文来说,哈工大拿出了最先进的计算机,先建立了用于亚燃冲压发动机仿真的数学模型。
这个数学模型到底行不行,还需要先通过多重计算,最后再经过王多鱼的验收,通过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试验。
因为王多鱼是数学层面的权威,而且这个项目本来就是他发起的,他还在推导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强解,所以这些研究都得让他过一遍才行。
通过之后,该数学模型才能够被用于数值仿真的研究。
亚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是发动机的关键部件,对整个发动机系统性能的发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火焰稳定一直是燃烧室设计和试验中的关键问题。
所以王多鱼领导的哈工大研究团队,便以仿真和试验为主要手段,针对王多鱼提出来的采用突扩、凹腔、v形槽三种火焰稳定方式的亚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方案进行研究。
主要分析它们的冷流和燃烧流场结构、沿流向的总压变化趋势以及燃烧效率的高低。
如此种种研究计算,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且还需要进行多方面进行的核算和复盘。
比如这份论文研究结果之一:对凹腔火焰稳定器,其凹腔长度和后壁倾角的变化对燃烧效率和总压损失的影响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凹腔长度的增大有利于提高整体性能,但存在一个最佳的凹腔长度。
也就是后壁倾角=45°时的构型具有较高的综合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