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医者仁心(1 / 2)

郑湘文止住笑,眼珠子一转,然后恍然大悟地拉长了调子。

郑湘文凑到郑思瑶耳边,带着几分促狭:“我估摸着,他这哪是高兴去市里,是高兴去市里见人呢!”

“见人?”郑思瑶还有些没反应过来。

“还能是什么人,”郑湘文朝她挤了挤眼睛,一脸‘你懂的’表情。

看着妹妹还是一脸纯然的懵懂,郑湘文正想再解释两句,旁边却传来谢冬梅的清嗓。

“行了,有什么好笑的。”

她收回目光,双手往身后一背:“天不早了,都收拾收拾回家。今天早点歇着。”

郑湘文和郑思瑶立刻收敛了笑容,站直了身子。

三人踏着夜色往家走去。

八十年代的镇子,天一黑就没什么光亮了,只有稀稀拉拉几户人家的窗户里透出点昏黄的灯光。

头顶上的月亮倒挺亮,清凌凌地洒下来,把三人的影子在土路上拉得老长。

谢冬梅走在最前面,背挺得笔直,脚步不急不缓。

郑湘文和郑思瑶落在后面几步,小声地嘀咕着。

“大姐,”郑思瑶还是忍不住心里的好奇,“你刚才的意思是,三哥在市里有对象了?”

“可不是嘛,”郑湘文生怕前面的人听见,“就是咱妈不让提的那个,叫王芳。人挺老实的,就是在郊区养猪场干活的。”

她特意加重了‘养猪’两个字。

郑思瑶听了,却觉得没什么:“养猪怎么了?靠自己的力气吃饭,多好啊。三哥能找到喜欢的人,不是好事吗?”

“好事是好事,可也得妈点头啊。”郑湘文苦笑了一下,朝前面母亲的背影努了努嘴,“你是不懂妈的脾气,她觉得明礼配个城里吃商品粮的姑娘才算有脸面。为这事,都跟明礼发过好几次火了。”

“啊?这样啊……”郑思瑶有些替三哥和那个叫王芳的姑娘发愁。

她才刚回家,对家里这些盘根错节的矛盾还不太了解。

“所以啊,你刚才看见了吧,”郑湘文说,“明礼这个榆木疙瘩平常闷得跟个葫芦似的,也就想到那位王芳的时候,眼睛里才有光。”

姐妹俩正说着,走在前面的谢冬梅忽然停住了脚步,头也没回地冷冷抛过来一句。

“脚底下是没路了,还是嘴上抹了蜜了?说个没完了?”

郑湘文和郑思瑶吓得一个激灵,立刻噤了声,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几分吐舌头的俏皮和对母亲的敬畏。

两人不敢再多话,连忙快走几步,默默地跟在母亲身后。

夜风吹过,带着田埂上泥土和野草的清新气味。

远处传来几声狗叫,又很快归于沉寂。

*

‘邹家村事件’以一种经过处理的方式,出现在了省报的社会新闻版面上。

报道中隐去了所有人的真实姓名和具体地点,只将其作为一宗特大拐卖妇女儿童案件的典型进行了深度剖析。

那张根据谢冬梅描述画出的孔先生的素描像,配着‘全国通缉’四个大字,印在了报纸最显眼的位置。

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篇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无数封读者来信像雪片一样飞往报社和公安厅,要求严惩人贩子。

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范围内的打击拐卖妇女儿童专项行动,就此拉开序幕。

而在普通民众看不到的层面,谢冬梅这个名字,在市里乃至省里的某些特定圈层中,悄然传开。

市委办公室里,江海涛正在向领导汇报工作。

“……领导,这次能这么快破获这个盘踞多年的犯罪团伙,谢冬梅同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她不仅提供了核心线索,还凭借个人能力,在关键时刻稳住了局面保护了受害人。她的冷静、果敢和高超的医术,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领导听完,沉吟片刻,用力一拍桌子。

“这样有勇有谋、见义勇为的好市民,必须大力表彰!江主任,你回去跟宣传部门的同志商量一下,一定要把这个典型树起来!对了,给

最新小说: 九娘 背欺里火宿 皮物:我的舍友被变成了皮! 穿越汉末从幽州开始争霸 破怨师 回到汉朝当大佬 不良人:诸位,一起复兴大唐吧! 铠甲:天道赐我威麒印 火烧黎明 不学鸳鸯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