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与好奇的八卦气息。
看着众人脸上那不加掩饰的八卦之火,方宇心中不由得暗自好笑,又有些无奈。他摸了摸鼻子,脸上露出一个温和但略带疏离的微笑。
方宇走到角落的沙发坐下,端起水杯,思绪却不由自主地飘回了所谓的“灵感”来源。
这首《窗下》,当他在系统中开盲盒开到的时候,的确惊讶了好一会儿。它的原名叫《Пoд okhы》(*pod oknai*,意为《在窗下》),演唱者是俄罗斯才华横溢的歌手nшa apвnh(米沙·马尔文)。米沙的音乐融合了流行、摇滚甚至电子元素,风格多样,但这首歌却是一首旋律优美、情感深沉的抒情佳作。
只不过俄语歌曲在华语地区的流行度实在有限,堪称小众中的小众。方宇“抽中”它时,内心是有些打鼓的。好在“系统”足够贴心,不仅提供了完整的歌词翻译,还允许他对歌曲进行本土化改编。
他花费了大量心血,根据繁州听众的审美习惯和当前流行音乐的趋势,对原有的编曲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动。保留了原曲那份忧伤深情的核心灵魂,但融入了更符合繁州流行审美的钢琴、弦乐铺排,削弱了原版中可能过于浓烈的斯拉夫式忧郁,增添了东方韵味的含蓄与留白,使旋律线条更加流畅动人,情感表达更易于引起共鸣。
至于歌词所表达的那份深埋心底、近在咫尺却无法言说的守护之爱,方宇当然心知肚明。他并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爱情,本就是流行音乐永恒的主题,是人类共同的情感密码。虽然在这个全新的时空里,他尚未有过刻骨铭心的恋爱经历,但穿越前的记忆深处,却珍藏(或者说封存)着一段真实的暗恋。
那个女孩,像一颗耀眼的星辰。她优秀、明亮,仿佛自带光芒。而那时的自己,却如同仰望星空的尘埃,处境普通,内心充满了自卑与怯懦。那份喜欢,像一颗被深埋的种子,从未敢破土而出,更别提开花结果。后来,他看着她与另一个同样优秀的男孩并肩而行,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份酸涩与释然交织的复杂滋味,成了青春里一道隐秘的伤痕,也成了心底最柔软、最易被触动的角落。
选择在《音乐训练营》这个万众瞩目的决赛舞台上演唱《窗下》,对方宇而言,绝不仅仅是为了竞技,更像是一场迟来的、盛大的告别仪式。他要用最完美的演绎,用音乐的力量,为那段无疾而终的暗恋时光画上一个句点。将那份未曾言说的情感,那份小心翼翼的守护,那份最终释然的祝福,都融入这首歌中,献给自己,也献给所有有过类似心境的人。决赛的舞台,是结束,也是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