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无语。
永安殿平宁安静,龙涎香气息清浅,萧宜坐在龙椅上,足尖点不到踏板,两只小腿乖巧地一晃一晃看折子写阅字,萧絮站在旁侧磨墨,松烟墨条蹭砚台,沙沙作响。
她垂眸看折子的内容,温和地问:“宜儿看看,这个折子是谁写的?”
萧宜乖巧地翻面,眼睛亮起来:“是王伯写的,他来谢我升了他的官!”
王以道个性刚正不阿,看谁都不爽,参天参地参皇亲,三十五岁就升作御史中丞,是御史台最年轻的二把手。
他怼天怼地见谁都参,却偏偏仕途顺风顺水,倒并非只因为他是太原王家正嫡嫡长,还因为嘛……王以道无差别弹劾所有人,谁看他都不爽,结不了党也营不了私,皇帝杀他更没必要,一意孤行做独臣,自然仕途坦**了。
“是,王以道任职御史台,和你爹爹关系颇好,你也和他关系好,亲近的人,把他升起来,多用用,是应当的。”萧絮声音温和,“你看他给你写折子,除了说谢恩,还说了什么?”
萧宜低头,一个字一个字地仔细读,乖巧地说:“王伯说他还年轻,今年吏部考评,因为皇爷爷驾崩的事,京城的文官升上去的没几个,叫我不能只念着他,也要念着别人。”
萧絮点点头,循循善诱道:“那王伯和你说这个,是什么意思呢?”
萧宜摸摸下巴,仰头道:“我再选几个人,给他们升官?”
“错了,官员晋升、看阅历、功绩、考评等第,不能皇帝想给谁升官就给谁升官,若私心想重用一个人,应当说提拔。”萧絮微笑,继续道,“便算要提拔,如今吏部考评已过,点名提拔都不合规矩,虽则帝王想做什么便做什么,然对法典规则,须抱有敬畏之心。”
萧明听得似懂非懂,继续问:“七姑姑,那王伯给我写这个,是什么意思呀?”
萧絮俯身,温柔地问:“还记得贬去鸠兹的方致和一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