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不得不说,太爷的这一手段,倒是值得称赞的。
正所谓文武之道,张弛有度。
考试之前,也是需要必要的放松的。
而贾代儒,又开始给贾环讲解大夏朝县试的规矩。
大夏朝,承接明朝。
闯王李自成攻入京城,崇祯帝吊死在煤山。
接下来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放清军入关。
这些进程,都和贾环所熟知的历史一模一样。
而接下来,历史便走入拐点。
太祖张思进,率四王八公,一路征战,集结更多义军。
最终成功驱逐胡虏,重复汉家江山,建立大夏朝。
而跟随太祖打下江山的四王八公,也一一获得厚封,成为大夏朝立国勋贵。
而大夏朝到了今日,已传四代。
太上皇健康帝,本有一个仁名远播的太子。
而在十年前,不知为何,太子造反,最终兵败自刎。
太子造反一事,疑点重重,内情究竟如何,外人也不得而知。
而作为太子伴读的贾敬和贾赦,因为受太子造反牵累。
一个不得不出家当了道士,一个只能蜗居在家,每日只能吃酒淫乐。
贾赦长子的身份,虽然袭了爵位,但却是二房在管家。
其中固然有一部分是贾母偏心的缘故,但是大部分缘故,还是受到太子牵累。
而五年前,太上皇病重,最终竟是将皇位传给不争不抢无欲无求的五皇子——
也就是当今的永隆帝,也就是当今圣上。
不过,在传位之后,太上皇的病情,竟然神奇般地好转。
三个月后,竟基本恢复了大半下来。
而永隆帝虽然继承了皇位,但是太上皇依然牢牢掌控着朝堂。
所幸当今圣上重孝道,喜诗词。
如今二圣临朝,当今圣上事事请示,两位帝王,倒也相得益彰。
而大夏朝的科举,和明朝又稍稍有所不同。
大夏朝的太祖皇帝,优化了科举流程。
大流程依然继承自明朝,童子试依然分县试丶府诗丶院试,考过三关之后,可获得秀才功名。
其后通过乡试获得举人功名,通过会试获得进士功名,最后殿试分出三甲,考生都成为天子门生。
这些大的流程,都和明朝一般无异。
不过,当朝太祖,却是优化了小考的流程。
比方说,在明朝,一个县试,考生就要参加四五轮考试。
一轮轮录取下来,最多五轮定成绩。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