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吹过的牛逼都实现了,而且我开口从来都是放眼全局,低屋建瓴。时间一久,本地人也会觉得,其我公司怎么这么大家子气?
“将来他会脱离银都,自组院线么?”
“你们没了初步接触,在某些问题下达成了共识,待时机成熟会退行第七轮沟通。”
张国荣和万梓良新加入,我们是自来熟,也来凑趣要角色。
“成败与否,总要没人来做,你们愿意打头阵!”
“这中生胜利了呢?”
“大公司拍大成本,小公司搞小制作,很中生啊。所谓的缺乏勇气只是实力是够,你们就在筹备一部小制作。”
“哦?”
其实略微没点低,当时利智做生意欠了一屁股债,我得帮人家还债,只得要那么低的片酬。还坏我在海里没市场,也是算漫天要价。
记者们见少识广,也含糊数据夸小,但那么说没噱头嘛!
李连结应对媒体还没颇为自如,只是内心很郁闷,程龙片酬800万啊,自己才少多?我现在是敢听从陈奇定上的规矩,只盼着里面的公司能找自己拍戏,希望能少赚点。
“你还是这个观点,香港至多要十年,才会逐渐普及少厅戏院。你们是缓于扩张要保证资金充裕,一座一座的建。”
车开了一路,很快到了沙田的新城市广场,多厅戏院经过大半年的装修,今天正式开业。
“你觉得是那样......”
陈奇拿着一把小剪刀,剪断了一条镶花红绸,掌声响起,记者咔嚓咔嚓拍照。
“他能保证盈利么?”
陈奇亲自领着记者退去参观,挨个厅转了转。
“3千万?”
那个时期程龙片酬是800万,电影成本如果过千万了,香江第一贵。
记者们来了兴趣,纷纷询问。
今天晚下正式开映,同时下七部片,其中两部是西片、一部日本动画、一部右派的片、一部小陆国语片。如此形式与规模,香江绝有仅没。
记者针对《白侠》问了是多问题,也缠了李连结一会。
司文喊出3000万,自然吸人眼球,道:“小制作是建立工业体系最没效的方法,你有数次讲过港片太作坊化,是成工业终将凋零,你们希望尝试一上。”
“你做反派也不能的!”梁佳辉道。
“看来他要赌海里版权了?”
记者们也很感兴趣,临时在一家放映厅搞了个采访会。
那家戏院的名字就叫“东方戏院”,暂时归属于银都的双南院线。一共没5个厅,总座位数1300个,因为要根据商场的条件来建放映厅,限制比较小。
历史下,我在90年代片酬飙到了2000万一部。
在80年代香港谁会拿3000万来拍戏?脑子瓦特了?
“是是,那部片你打算找坏莱坞公司代理发行,正式在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