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4章 天将雨(上)(1 / 2)

正月十五,辽东之地风起云涌。

虽然正值元宵佳节,但屹立于山林间的赫图阿拉此刻却是人烟稀少,全然没有年关前的热闹,毕竟来往于此的胡商们早已携带着货物满载而归,另外城中的百姓们移风易俗许久,也不敢过于欢庆。

蓝天白云之下,天地间白茫茫一片,凛冽的寒风呼啸着积雪挥洒在赫图阿拉破败的城墙上,让值守的八旗勇士们也忍不住缩了缩脖子,嘴中不知所谓的叫骂声。

这该死的凛冬天气,即便是他们这些自幼在辽东长大的女真人也有些扛不住,城外的牲口们即便是被那些汉人奴才小心照料,依旧冻死了许多。

等到开春之后,他们大金国内的粮食危机估计会更加严重了。

哎,真怀念前些年他们大金在这辽东来去自如,肆意劫掠明国和蒙古人的\"光辉岁月\"。

自幼生长在马背上的蒙古人倒还好些,多少还有些血性,但那些装备精良的\"明狗\"却是胆小如鼠,稍微露出些颓势便会自乱阵脚,继而兵败如山倒,将无数村寨和城池拱手让于他们大金。

兵刃,甲胄,粮草,银两,汉人娘子,各式各样的\"战略物资\"几乎是任由他们大金掠夺,曾经兵强马壮的明国朝廷几乎没有一丝还手之力。

只可惜好景不长,还不待他们大金在老汗努尔哈赤的率领下尽占这关外之地,明国那御极多年,但已然有些昏聩的万历皇帝便撒手人寰,连带着其饱受争议的长子朱常洛也成为了这大明朝最短命的皇帝。

俗话说国赖长君,可令所有人都没有料到的是,正当老汗努尔哈赤踌躇满志,准备趁着明国皇位更迭,朝中人心惶惶之际,再度攻城掠地的时候,明国那彼时年仅十五岁的小皇帝却是给了他们大金沉重一击。

靠着坚城利炮,辽东经略熊廷弼成功守住了沈阳,让他们大金破天荒的无功而退。

自此之后,他们大金的境遇便是一日不如一日,若非还能够在朝鲜人和蒙古人的身上找回场子,只怕国内的勇士们早就无心恋战了...

...

...

与城中寂寥肃穆的气氛一样,偌大的汗王殿内此刻也如冰雪般冷凝,虎皮长椅之上,女真国汗努尔哈赤将被挺的笔直,面无表情的注视着殿中的文武百官。

\"怎么都不说话啊,哑巴了?\"半晌,努尔哈赤粗粒的声音打破了殿内的沉默:\"这方向可是越来越不对了..\"

\"回禀父汗\",四贝勒皇太极闻言主动上前,肥胖的脸颊上勉强挤出一抹笑容:\"那蒙古大汗林丹巴图尔也是狗急跳墙了,这才想着劫掠归化城的土默特部,借此与明廷达成通贡互市。\"

\"此举虽是能够让其获得短暂的喘息之机,却也让他的势力彻底离开了漠南草原。\"

\"自此之后,父汗便是这漠南草原之主。\"

言罢,皇太极的眸子便是不由自主的投向大同镇方向,心中泛起些许了然。

难怪这蒙古大汗林丹巴图尔在\"萨尔浒之战\"过后便渐渐偃旗息鼓,甚至任由他们大金出兵内喀尔喀部而无动于衷,原来此人已经率众西迁,不在经营漠南草原。

不过如今想来,其实到也在情理之中,毕竟这位蒙古大汗自崛起之后,为了重塑\"蒙古帝国\"的荣光,便利用与明国通贡互市得到的钱粮与工匠,在原隶属于巴林部境内的阿巴噶哈喇山脚下修建了一座名为\"查干浩特\"的城池,作为自身政权的军事,政治,经济中心。

\"少说那些没用的,\"努尔哈赤面色不变,但声音却愈发冷肃:\"依着佟养性传回的情报,小皇帝已经决定继续整饬宣大,为了确保边陲的稳定,这小皇帝极有可能向林丹汗妥协。\"

\"本汗担心,若是我汗国日后突袭京师,这林丹汗会从中作梗..\"

说到最后,努尔哈赤脸上便是涌现出不加掩饰的忌惮之色。

事实上,在明国小皇帝登基以前,他一直将林丹巴图尔视为真正的心腹大患,一直在避免与其产生正面冲突,哪怕是在拉拢了科尔沁部且与明国彻底撕破脸皮之后,都没敢直接向效忠于林丹汗的内喀尔喀部兴兵。

哪怕这位蒙古大汗如今已经率众西迁,基本退出了漠南草原,甚至沦落到劫掠威胁土默特部,但努尔哈赤依旧不敢放松

最新小说: 带着三国精英卡闯水浒 逆世谋妃 开局落草土匪窝 特工传奇之重明 我去明末救义士 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 模拟想辅佐女帝被拒成为乱臣贼子 我掌控大明十六帝,吓坏朱元璋 明中祖:朱慈烺 汉末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