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郑家喜宴已过几日,这回是卫国公府以宋瑗的名义发帖子,邀请了一些京中闺秀来府里赏**。
消息灵通的人都知道,卫国公世子是京城有名的“花痴”,他的名花圃里珍奇花卉无数,简直不差御花园什么,甚至还能培植出宫里头都没有的特殊品种。
很多人都暗暗鄙夷卫国公世子没有继承老卫国公的优良传统,文不成武不就,比不上两个弟弟能干,整个就一富贵闲人。可人家偏偏就能在陛下跟前说得上话,关系还不错叻!
除了两人那层大舅子和妹夫的关系外,卫国公世子还很擅长拍龙屁,而且不是寻常庸人那种浮夸、急功近利的拍法。
世子爱花懂花,买花时格外大方,但若有人要跟他讨花,他立马就能变身六亲不认铁公鸡。别说是送一盆花了,就是想摸摸都不行,最多邀请你来名花圃里近距离观赏一二。
但,对上最尊贵的皇帝陛下,世子的原则就没那么坚定了,甚至不必皇帝提起,他就能自动自觉给宫里献花。
不得不说,这对胸中有颗文人心的皇帝陛下来说还是挺受用的。
据说,每每卫国公世子送进来新的珍稀花卉,皇帝陛下都要从繁忙的公务中抽小半日出来,观赏并作诗。有时还会叫来几个近臣、皇子皇女,搞个小型即兴作诗比赛。
前不久,世子献上的“绿莺歌”就很叫皇帝龙颜大悦了一次,那次作诗比赛仍是四皇子取胜,诗作如今正在京城文人士子间流传,就连女眷也争相诵读。
故而,卫国公府的帖子一发,姑娘们纷纷倾巢出动。
卫国公府也没叫她们失望,果然将养得极好的两盆“绿莺歌”抬出来,让众姝好生观赏了一番。
姑娘们还自行组织做了回诗,完了又喝**酒,吃了**形状的药膳点心。
作诗环节中,好些姑娘还心情复杂地提起了正在养病的程初柳。
毕竟,程初柳可是京城第一才女,这种宴会少了她总是会觉得黯然失色。即便她们心中隐有嫉妒,也不得不承认,程初柳的诗词确实作得比她们好,连男儿都要喟叹不如。
作为京城第一才女的姐姐,程初芍不免接到许多关怀程初柳病情的隐晦提问。
几个月前沸沸扬扬的谋害庶妹说辞已经没什么人提起,现在人人都知,大难不死的宋将军对其十分宽容爱护,卫国公府也很是看重,这些都足以打破流言。
程初芍只能用些半真半假的话敷衍过去,顺便附赠一个惋惜的叹息,姑娘们就不敢再问了。
没了程初柳,今日作诗中胜出的就成了卫国公府九姑娘宋瑗。
这也是交际场上的“潜规则”之一了,只要主人家写的不是太差,总能你一言我一语将其捧为第一的,就当是个荣誉奖。
刘玉珠是个胸有丘壑的女子,虽言辞不甚华丽,却也凭着立意在作诗环节脱颖而出,成了宋瑗之下的第二名,很是出了一番风头。
但她姿态谦逊,进退有度,也博得了不少人的好感。
刘玉倩没那个能耐写诗作文,却也听了程初芍的建议,没有再闹什么幺蛾子,只乖乖坐着吃茶点,偶尔和宋瑗等人说几句闲话。
让她没想到的是,即便她大喇喇表示自己不会作诗,自动退出作诗比赛,其他人竟没像过去那样都用鄙夷、嘲笑的眼神看她!
反倒有少数几个小姑娘朝她靠拢,也笑嘻嘻着说自己胸无点墨,便不跟大家凑热闹了之类的话,还小声夸她真性情。
刘玉倩想了许久才明白,不是她今日表现得多好,突然引得众人喜爱,而是因为卫国公府的九姑娘跟她说了好些话,她几乎成了这一日九姑娘最青睐的座上宾。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她爬上树救的那只花猫儿正好是宋瑗近日来的爱宠,宋瑗心存感激,爱屋及乌,自然就待她比旁人更和气亲热三分。
想通这点后,刘玉倩就有点沮丧,吃点心也不起劲了。
回府路上,刘玉珠的婢女嘀咕了句:“卫国公府的少夫人也真是的,分明早就认出了那猫儿是九姑娘的,却偏偏不告诉咱们,叫咱们白担心了半日……”
刘玉珠压抑着艳羡的心情,目光自刘玉倩头上身上掠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