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初芍来得匆忙,没有提前让人过来通报,以至于门子震惊非常,看她的眼神还掩盖不住那种诡异的审视。
她步履匆匆,一阵风似的卷进主院正房。
屋里头已是药香氤氲,大夫早已离开,两个婢女正在服侍脸色蜡黄的平阳伯夫人吃药。
“芍儿,你怎么来了?哎,我还说怎么一直没见香兰。哼,一时没看着,你竟这般胆大,连国公府的门都敢没头没脑地闯!”
程初芍道:“您这是说的什么话?您身子不舒坦,我回来看看罢了,谁又挑得出什么错来?再说了,大公子今日还主动提起,说之前没能叫我回门,有些过意不去,说是过几日让我回来看看您呢。不想,竟是这么巧,应在了今日。”
她没给平阳伯夫人说话机会,果断道:“不是还在吃药么?您快趁热吃了,别跟我打岔,免得凉了影响药性。”
平阳伯夫人只能捏着鼻子吃药,心里却生出点微妙的违和感,又很快说服自己。
许是姑娘嫁了人懂事了,这几个月又照顾了姑爷那个病号这么久,自然不能跟之前那个吃药都要人哄的小丫头相提并论了。
“府里的事,我已经知道了。不知您打算怎么办呢?”
平阳伯夫人恹恹道:“你那个糊涂父亲,连庚帖都给了人,我还能有什么办法?”
这个时代讲究三书六礼,其中三书之一的聘书尤为关键,代表着两家婚约的正式缔结。
也就是说,交付完了聘书,即便还未亲迎,姑娘也算是夫家人了,就算娘家谋反被抄家,她也可以不必获罪。
六礼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这六个环节,更直白地说就是提亲、合八字、过大帖、送彩礼、算日子和接媳妇。
聘书就是第四个环节“纳征”时跟着男家聘礼一并送到女家的,但纳征之前,还有足足三个步骤流程要走。大户之家一般都会正儿八经走流程,每个环节都要看个好日子,只有穷人家图省事才会一步到位,把六礼压缩到极致。
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虽然平阳伯夫人没同意,但一家之主平阳伯口头同意了,还拿出了庚帖,估计那边也紧急找人卜算过了,并无问题。
这就相当于把六礼里的前两个环节搞定了,也就是初步敲定了婚事,可以理解为订下了婚约。
虽说聘书跟聘礼还未正式送过来,今日来的只是纳采礼,可承恩侯府的意思也很明显了。
平阳伯都答应了的事,你一个做妻子的难道能质疑夫主,跟他对着干?
若是得不到平阳伯的支持,她就是再怎么闹,也是徒劳无功。
“不过一个侧妃罢了,将来就算出了什么事,总不至于连累咱们抄家砍头。”
平阳伯夫人挥退几个婢女,只留了香兰和陪嫁嬷嬷二人下来,这才压低声音道:“实在不成,我就与你父亲和离。我只有你一个亲女儿,和离后我带着嫁妆回娘家,就算他怎么闹腾都与我们母女无关了。”
程初芍暗道,这门亲事九成九要泡汤,倒是不必想这么远。
就算原书剧情崩了,可三皇子比太子还炮灰,最后下场更惨,程初柳就是嫁给男配里最没存在感的那个都不可能嫁给他!
她顺着平阳伯夫人的话说:“您说得也有道理。如今您还病着,大可不必忧思过虑。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总会有法子的。”
平阳伯夫人心情更微妙了。
听到自己要和离的话,程初芍居然没有反对,就这么自然而然地接受了?
怕不是她自己也另有打算?
她顿时忧愁起来,语重心长地劝程初芍:“我敢说与你父亲和离,那是因为我有底气。除了这些年经营的嫁妆,还有你两个舅父在背后支持我。可你没有同胞兄弟,那两个庶弟将来不从你身上咬下一块肉来就不错了,你可别指望他们念着什么姐弟情谊!所以啊,你就和姑爷好好过日子吧,我瞧着国公夫人不是个难相处的……”
程初芍听得头皮发麻,只能强行切换话题。
“娘,这位是余姑娘,极为擅长药理。国公夫人特地请了她来坐镇春晖院,看顾大公子汤药膳食禁忌的。方才香兰也对我说了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