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杨正山确实感觉到了朱家的善意,他与朱长兴交谈甚欢,两人不但做了一笔买卖,还谈了很多关于东南海域的事情,同时还交流一番修炼心得。
朱长兴在星月岛上小住了七日才主动离开,离开时他还说道:「杨老弟在修炼之道已经走在老夫前面,若不是家中还有事情要处理,老夫真想留在星月岛上请教个一年半载。」
七天的时间,他与杨正山交流了很多,特别是在武道修炼上,一开始他以为杨正山不如自己,还想指点指点杨正山,可是万万没想到只是几句话,他就被杨正山指点了一番。
此时他并不是在奉承杨正山,而是真的很想多向杨正山请教一下。
特别是在道意上,他觉得自己与杨正山之间有天壤之别。
其实两人的差距是真的很大,别看杨正山的年纪比朱长兴小很多,在玄机和入微上也不如朱长兴,但是在修炼心得上,杨正山却远超朱长兴。
原因很简单,大荣藏功阁中有着无数前人的修炼心得,杨正山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在与朱长兴交流。
那些修炼心得看起来不重要,在大荣只要是先天武者就能随意查看,但实际上对于先天武者来说,那些修炼心得是很重要的底蕴。
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或许无法帮杨正山提高修为,但却增加了杨正山的见识和对先天之境的理解。
在修炼心得上,朱家是远远比不上大荣的。
一个皇朝的底蕴绝对不是一家一姓能比的。
「哈哈,朱兄若是有时间可以再来星月岛,老夫定会扫榻相迎!」杨正山笑道。
朱家的底蕴虽然不如大荣,但与其他同道交流对杨正山也是有好处的,每一个先天武者对于修炼的了解都是不一样的,相互印证,相互指点,有利于杨正山更好的感悟道意。
这七天,杨正山的收获也不小,所以他对朱长兴也是很欢迎的。
「哈哈,那好,等老夫有空了,再来拜访杨老弟!」
朱长兴告辞离开星月岛,杨正山相送十馀里,随后他趁机出海在星月岛的东南西北四岛溜达了一圈。
罗劲松已经往四岛迁移了两万难民,官衙也在四岛之上设立了衙门。
杨正山正好去四岛留下一些灵泉水。
加上星月岛上的一万多人,此时杨正山治下之民已经超过三万五千多人。
人口数量不是很多,但对杨正山来说已经足够了。
随后的日子里,杨正山就在星月岛上一边潜修,一边指点少年们修炼,日子过得简单且充实。
星月岛上一片安宁,可大荣皇朝却陷入了一片水深火热之中。
星月元年,即延平八年夏。
陇南数府之地连下七日暴雨,大量的雨水汇聚在濡河之内,致使山河省内的濡河多处决堤,洪水漫灌数百里,被淹死的百姓不计其数。
南方五省饥荒还未缓解,北方又出现洪水,这让大荣朝堂文武百官一阵焦头烂额。
京都皇城太极殿中。
延平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