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堂屋内,郁青衣朝着院子里瞅了一眼,见杨正山正与孩子们打闹,又好气又无奈的摇摇头。
「这老东西平日里就没个正形!」
「呵呵,爹向来疼爱孩子们,母亲就不要管他了!」胖乎乎的王氏站在郁青衣身后,笑道。
「我哪能管得了他?」郁青衣说道。
李氏笑道:「我们都知道爹最听母亲的话!」
「那可不对,是母亲最听爹的话。」梁氏娇笑道。
她说完,几人都忍不住咯咯的笑起来。
郑氏还保持着妇人的礼仪,掩嘴笑着。
「你们啊,连我都取笑!当真是不懂规矩!」
虽然嘴上这麽说,但郁青衣却也跟着笑起来。
……
年节欢闹的气氛一直持续到元宵之后,重山关的各部衙门重启运转起来,杨正山也陷入了忙碌之中。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
重山镇百废待兴,需要总兵府处理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总兵府大堂中,杨正山将各科的左右都事聚集在一起。
总兵府的八科都事全部来自腾龙卫的卫司衙门,都是熟悉处理官衙杂务的官吏。
有腾龙卫作为根基,杨正山在重山镇不会再出现无人可用的情况。
总兵府开年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为镇标五营招募将士,此事当由武选科和军籍科负责。
第二件大事是练兵之事,此事需要钱粮科和兵甲科负责,由宋大山丶洛飞羽等镇标五营的游击将军和坐营官主导。
招募将士和练兵的事情都不需要杨正山太过操心,总兵府的官吏和宋大山等人完全有能力做好。
毕竟这些事他们在腾龙卫都做过,如今做起来自然是轻车熟路。
所以杨正山将这两件事安排下去之后就撒手不管了。
至于第三件事则是水利工程。
正堂中,杨正山又将重山镇的地图挂在了屏风上。
「迎河,发源于重山镇西路的三峰山,上游在重山镇西路有十二条支流,流向整体呈自西向东,流经大宁城丶归宁城丶建州城,宁州城,重山关,安源城丶松州城,在近海卫入海。全长一千多公里,从建州城往西基本上都能通船!」
「其中有四五处地方需要加深河道,如果能将整条河道贯通,中型海船就能沿着迎河直入建州城!」
杨正山指着地图上的迎河,叙说着自己的计划,「本侯决定打通迎河,在建州城丶宁州城丶重山关北丶安源城北丶松州城南建立码头。」
「借着这条河道,我们可以直接让海船深入重山镇,可以让大量的货物从重山镇运到腾龙卫,辽安城丶蓟州城丶甚至江南。同样也可以将货物运到重山镇。」
「而除了河道,我们还有五条官道需要修缮,第一条就是贯穿整个重山镇的东西官道,这条官道一直都是重山镇的交通命脉,我们必须要保证这条官道的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