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有郁青衣和杨明诚当家,杨正山倒是不用太过操心,可这公务,杨正山确实要费一番心思才行。
重山镇不比腾龙卫,腾龙卫虽然有两万多户军户,但其实内部情况比较简单,只要掌控了卫司衙门,很快就能理顺。
重山镇有边垣八百多里,烽燧一千三百馀座,墩堡近两百座,还有大小城池二十馀座。
军户十五万户,普通百姓也有八万户,人口超过百万,不比一省之地差多少。
而如今重山镇的地界也是非常广阔,西接北原镇,东临辽海,南边与辽东辽西相邻,北边一直到雪原之地都算是重山镇的地界。
东西长八百馀里,南北则接近一千五百里。
若论面积,现在的重山镇比辽东辽西加起来还要大。
只是目前重山镇实际控制的面积也不过只有原本的重山镇和复州城周围三百里而已,差不多有近半地界都处于失控的状态。
自从京都回来,杨正山一直都在为重山镇未来的发展做着规划。
虽然之前他有想过很多,但很多细节还要仔细琢磨才行。
治大国如烹小鲜!
船小好调头。
以前杨正山管理的军户少,制定的政策执行起来自然要容易很多,哪怕政策有问题,也可以进行修正。
可现在不一样了,总兵府颁布的任何一个政策都会影响到数十万人,甚至影响上百万人。
所以在对待重山镇的管理上,杨正山必须谨慎再谨慎,以免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不过在政策上,其实还是杨正山以前做的那些。
练兵丶扶贫丶发展经济,重山镇再加一条,开放北地。
练兵的事情最容易操办,先从镇标五营开始,然后让各路援兵营分批来重山镇接受训练,至于普通兵丁,由各地卫所负责训练即可。
如今杨正山肯定无法为重山镇每一个将士和兵丁提供灵泉水,他已经决定接下来的训练以镇标五营为主,各路援兵营只需训练两到三个月即可。
没办法,按照他的计划,镇标五营就要有三万将士,只是训练镇标五营就要花费两到三年的时间,而各路援兵营虽然可以同时训练,但肯定不能长时间留在重山关。
相比于练兵,扶贫和发展经济要难很多。
腾龙卫发展了五年才有今天的富裕,而重山镇想要解决百万人口的温饱问题,估计就要五年的时间才行。
不过如今的重山镇也不是没有优势,首先是银钱上,重山镇并不缺,杨正山可是截胡了兀良大军掠夺的金银财物。
除去分润给禁军的和犒赏将士的,还剩下一百三十多万两。
这一百三十多万两现在就躺在总兵府的银库中。
当然,这是入了公帐的,杨正山已经向中军都督府和兵部上报过,并且还跟承平帝说过。
在京都时,这笔银子的归属就已经确定下来了。
其中八十万两留在重山镇,作为重山镇重建镇标营和援兵营的资金,剩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