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鹅潭西侧的凹陷滩涂。
潜伏在这里的神炮营和天狼兵,一直关注着白鹅潭中的动静。
看着在热气球轰炸下,西班牙战舰仅存圣安娜号,被迫离开白鹅潭,陈总旗顿时大喜。
“王大柱,红毛鬼最大这艘船,就是专门留给咱们的!”
“这次要是打准了,老子包你一个媳妇儿,要是没打准,让大船给跑了,直接把你给阉了,送到宫里去当太监!”
陈总旗给王大柱下达了死命令。
王大柱感到下边一阵凉飕飕的感觉,赶忙开始装填火药,调整炮管。
其他神炮营的炮兵,也全都开始忙碌起来。
这种飞雷炮,点火方式采用也是当今火炮主流的火门点火。
也就是炮尾钻直径1厘米的火门,内填引火药,炮手用火绳引燃炮管内的发射药,点火方式还是十分原始,没能采用燧发机。
每次发射固定装填用麻布包裹成的药包,这种定装药量,让普通军士出身的炮手也能快速操作,避免因药量误判影响精度。
发射药引燃后,炮管内产生高温高压燃气,推动生铁弹丸沿45°仰角飞出炮口,可以覆盖300-500米的距离。
轰轰轰!
二十门飞雷炮一起轰鸣,划破长空,落向正经过最近航道的圣安娜号。
飞雷炮的主力弹丸为实心生铁弹丸,表面铸有不规则凸起,主要是为了撞击目标时,凸起可增强穿透力。
部分弹丸内填黑火药,弹丸外钻小孔插入引信,利用香火延时,约3秒燃烧时间。
两种不同的弹丸,造成的杀伤也各不相同。
此时的海战,通常都是舷炮平射对轰,因此战舰防御重点是侧舷,采用厚实的橡木,甚至有的还加装铁皮装甲。
而甲板上并没有装甲防护,船员多暴露在外,并且船帆易燃。
这也是由于,此时的欧洲海军尚未意识到顶部防御的重要性。
而西方战舰的这个弱点,此时被飞雷炮无限放大。
而盖伦船的优势,却被完美避开了。
完全区别于这个时代火炮的低平弹道,飞雷炮的弹道是先升后降的抛物线,从天而降的弹丸直接倾泻在战舰甲板上。
实心弹丸能够砸穿盖伦船10厘米厚的橡木甲板。
而爆炸弹落地后引爆,产生的弹片,对甲板上的士兵造成了可观的杀伤,船帆也被点燃。
圣安娜号上的人猝不及防,一轮炮弹洗礼之后,甲板上死伤一片,大火四处蔓延。
被王大柱精准照顾的指挥舱,也没能幸免。
指挥舱中,舰长佩德罗正在听取副官的伤亡报告,听到了密集的炮响,正准备查看炮击是来自哪里的时候,一发炮弹砸破舷窗玻璃。
副官的右肩被弹丸集中,巨大的冲击力,直接让肩膀与身体脱离,喷射的鲜血落在佩德罗的脸上。
落在地板上,弹跳了几下,滚落在角落。
佩德罗刚刚来得及用手抹去蒙住眼睛的血水,就被书记官扑倒在地上。
紧接着‘轰’的一声,弹丸在指挥舱内爆炸。
佩德罗奋力推开重伤的书记官,踉踉跄跄地来到后甲板。
盖伦船的这个位置,正是舰长直接掌控航行与作战的露天平台,位于船尾楼舱外侧,与船尾楼舱通过木门相连。
不等佩德罗下令,又是一轮密集炮声响起。
他的心里一阵发懵。
敌人火炮的距离很近,可火炮在哪里?
火炮的装填速度,怎么会快到这种地步?
慌乱中,佩德罗下达了命令:“还击!”
轰轰轰!
圣安娜号侧舷火炮,对着滩涂一通猛轰。
这艘战舰上装备了18门加农炮,是此时海战的平射利器。
可这种舷炮0-15°低仰角低平弹道,却对400米开外,身处凹陷地带的明军。
打不着,根本打不着。
明军的飞雷炮威力虽然不如圣安娜号上的火炮,可量大管饱,装填、发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