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个再鲜活不过的例子。
这次许梦当着全世界玩家的面炸火箭,自然也不会例外。
不过因为某种“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奇妙机制,很多网友还没来得及看到一排排火箭整齐升空的壮观画面,就先看到了一发发火箭当空爆炸的视频。
于是网友们也有点懵。
那画面跟显示画面太过相似,甚至让很多人产生了误解,以为刚刚发生了一场人类有史以来最惨烈的航天大失败,以至于愣愣失语。
不过这种误会并没有持续太久。
因为敏锐的媒体们已经迅速行动起来!
[筑梦在虚拟世界模拟火箭发射,遭遇大规模爆炸事故!]
[筑梦模拟可回收火箭发射遭遇重大失利,疑似技术路线过于激进!]
[突发!天才许梦的首次失利可回收火箭模拟发射,现场直播!]
……
全球互联网都因为这件事热闹起来。
金融市场上,从许梦宣布要组建轨道卫星通讯网络开始,就一直在跌跌不休、股价跌掉40%的边缘工业,突然又被看好。
哪怕现在米国金融市场并未开市,边缘工业仍旧被疯狂看多!
毕竟,边缘工业最近跌得太狠了!
在许梦只是说了一句话,甚至一枚火箭都没有发射、一颗卫星都没有入轨的情况下,就跌掉这么多市值。
这完全是非理性的。
是对许梦的过度神话。
信奉价值回归的机构和散户,早就忍不住想入场抄底了!
现在许梦遭遇的失利,只是一个恰到好处的导火索,彻底点燃了他们的做多热情!
这时候他们只有一个想法:
这火箭炸得好、炸的妙!
最好再多炸一些!
他们的期待,很快就会被满足。
——
地面控制中心里,红色的故障提示还在不断刷新,夏国的航天工程师们仍旧面色严峻。
但这种严肃,更多却是出于职业惯性。
而非外界猜测的那种心急如焚、如临大敌。
许梦的表现尤其淡定。
原因也很简单——
这只是第一轮模拟测试。
在这次测试中,指挥中心几乎没有对火箭进行多少干涉,最关键的智能控制程序也没有加载。
许梦手里的人工智能技术跟全世界都拉开了代差,现在要搞火箭回收,怎么可能不用
只是第一轮发射没用上罢了。
经过技术团队的讨论,他们要利用这次机会,把所有能在虚拟世界测试的项目,全部测试一遍!
现在看似是发射了好几轮,但在计划书上的整个测试流程里,全都属于第一个测试项目。
也就是首轮测试。
换言之——
测试才刚刚开始。
不论兴奋还是沮丧,都为时尚早。
再说……也不是没有好消息!
即使在地面控制中心完全不参与、让火箭依靠自动化程序执行发射、分离与回收,也仍旧有接近一半的成功率!
这已经比测试开始前的预期数值要好得多!
网友们只看到77发火箭炸了42发。
许梦和控制中心的航天工程师们,却看到有35枚火箭第一次测试,就全凭自主控制系统完成发射和分离。
一枚枚火箭在高度降低后二次启动发动机,减速并调整轨道。
摇晃着接近地面后,发动机第三次点火,自行悬停、调整姿态完成再平衡。
最后稳稳回到地面,降落在预定区域完成回收。
这画面看上去没有发射时那么激烈,但几十枚火箭同时低空悬停,那精巧的平衡控制,却同样振奋人心!
只是很可惜——
这个环节,高度已经太低。
绝大部分玩家无缘目睹这一精彩画面。
只有从一开始就开足马力、奔向这里的玩家,有幸看到一鳞半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