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喂’是‘拧开’!拧开那个该死的阀门!”
军士长气得胡子直抖。
对于听惯了本土粗砺发音的哥特人来说,“oui”这种发音听起来就像是某种软绵绵的、毫无力气的咕哝,犹如巢都下水道中叫唤的青蛙。
语言的隔阂,如同舰体上看不见的裂痕,困扰着双方的协作。
然而,尽管磨合的过程充满了误解与困难,但他们毕竟都是在冰冷舰船上度过了大半生的老练水手。
在“以哥特舰队船员为核心,卡利西斯舰队船员为辅助”的临时补员思路下,协作的雏形开始显现。
更熟悉本舰操作的哥特舰队老兵,自然而然地担任起了发令者与指挥者的角色。
当语言不通时,他们便开始使用最原始也最有效的交流方式。
一名哥特炮长放弃了喊叫,他直接抓住一名卡利西斯水手的肩膀,将他推到一个巨大的杠杆前,然后用手做出一个用尽全力的下拉动作,同时嘴里发出“嗬——嘿!”的号子声。
那名卡利西斯水手瞬间领悟,他咧嘴一笑,露出被劣质营养膏染黄的牙齿,然后用同样的号子声回应,与两名同伴合力将沉重的杠杆猛地压下。
随着一声巨响,巨大的炮弹被送入了装填轨道。
另一边,一名哥特工程师指着一排闪烁着红色警报灯的仪表盘,对着几名卡利西斯同僚比划着拧动和关闭的手势。
卡利西斯船员们心领神会,立刻娴熟地操作起来。
他们母舰上的设备,虽然外观细节不同,但其工程原理和操作逻辑几乎完全一致——这便是stc的伟大之处。
作为长期服役的水手,舰上的操作在stc模板下皆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在‘东方’号上会的,在‘迅捷天鹰’号上也一样派得上用场。
整个炮组的运作,充满了一种“凑合着过”的混乱美感。
命令靠吼,沟通靠比划,协作靠的是水手间长年累月形成的肌肉记忆和对机械的本能直觉。
但这套看似粗糙的体系,却奇迹般地运转了起来。
伴随着第一声迟来的怒吼,这座沉寂已久的宏炮终于重新喷吐出毁灭的火焰。
“迅捷天鹰”号,这艘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的战舰,以一种伤痕累累但顽强的姿态,重新加入了战斗。
两艘帝国战舰,一左一右,加入了太空野狼对那艘被困的黑色方舟的围剿。
它们与“冰霜之牙”号等阿斯塔特战舰形成了完美的交叉火力网,将毁灭性的炮火倾泻在异形的舰体之上。
针对黑色方舟的围猎,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