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
这标志着一种额外的荣誉。
他们的炮兵和工程军官的军衔就像帝国海军一样,不可通过‘捐官’渠道购买,而是通过内政部军械所的选拔进行任命的。
只有那些在专业工程与炮科学院毕业的高知识分子,才能掌握这种非常有技术门槛的部队指挥权。
密密麻麻的炮弹落在了叛军的阵地上,驱散了风卷的雪,掀起了漆黑的冻土,震颤着大地,摧毁着壕沟。
哀嚎,尖叫时不时隔着空旷的无人区传来。
叛军那边反应不大,在不定时炮击炸了一整晚后,很多人已经开始麻木了。
起初,每一次炮击,他们都以为是星界军要进攻了,在炮击结束后就急匆匆跑出掩体,顶着延时引信炮弹的弹片与气浪杀伤严阵以待。但每一次准备都落空了。
叛军中的很多人都在星界军或行星防御部队服役过,都知道星界军中优势火力学说大行其道,也许这种连绵不断的炮击会炸上个两三天。
他们也观察不到星界军堑壕的情况。
不列颠人的堑壕是用大型堑壕机掘刨出来的,加上排水渠,总共深达3.5米。
只是从略高一点的地方,视角根本看不清里面的情况。
随着炮弹的呼啸,进攻前的准备时间已经所剩无几。
与前线士兵一样,山顶上的旅指挥部中的军官和参谋顾问们也正屏着一口气。
通过长筒望远镜,霍雷肖看见反斜坡后,来自第1皇家装甲团第二骑兵中队的黎曼鲁斯发动了引擎。
这种形似一战英军的马克四型坦克上加了个旋转炮塔的高大坦克,是帝国星界军装甲力量的中流砥柱。
长7.08米,高4.86米,星际战士在它们面前都显得矮小玲珑。
画风非常像他在前世玩过的一款叫《合金弹头》游戏里敌人开出来的载具。
它结构简单耐用,正面装甲称得上皮糙肉厚,车体正面拥有斜向150毫米装甲板,炮盾装甲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00毫米。
而据不知真假的传言道,它装备的那神奇的hl230v12多燃料发动机引擎,往里面撒泡尿都能让这庞大的车体跑一阵子。
耐用性极高,且易于生产,本身的底盘可以用来做各种各样的改装以满足不同的战术需求。
但代价就是,它的机动性太慢了,公路速度大约只有30公里每小时,而越野行进速度更是只有可怜的18公里每小时,这个速度居然和更大更重的马卡里乌斯重型坦克速度几乎一致。
这也导致黎曼鲁斯坦克经常与其他机械化部队脱节,其速度只能作为‘步兵坦克’使用。
考虑到其本身如此巨大的短板,装甲指挥官必须审慎布置其攻防位置。
因为一旦出现意外,以黎曼鲁斯坦克的机动性根本做不到战场救火,只能眼睁睁看着阵地被突破,然后徒劳无功地收缩防御。
更加致命一点的是,因为各个星界军团被刻意划分为功能单一的作战单位,加上黎曼鲁斯缓慢的机动性与战略级别的稀缺性。
星界军士兵在每场战斗中配合的黎曼鲁斯车组和班排单位都可能不一样。
这意味着几乎每次步坦协同作战,双方都要重新磨合。
尤其是机械化步战车部队,步兵反而更习惯没有黎曼鲁斯支援的情况。
在黎曼鲁斯坦克后方半公里处的林地与伪装网下,来自第79装甲侦查团机械化连的阿里翁,与第1皇家装甲团重龙骑兵连的奇美拉步兵战车也做好了准备。
前者类似奇美拉的大八轮版本,其公路速度大约100公里每小时,越野速度60公里每小时。
奇美拉的机动速度也足够优秀,最大公路速度70公里每小时,越野速度55公里每小时。
因为采用履带式结构,因此奇美拉在越野速度上与轮式的阿里翁差不了多少,甚至在部分恶劣地形上跑的比轮式还快。
只可惜,过于突出的高机动能力换来的,往往却是与毒刃、马卡里乌斯、黎曼鲁斯等重装甲力量的脱钩。
不过,作为步兵的好帮手,奇美拉步兵战车在很多时候才是步兵们真正的‘装甲力量’
——除了轻步兵以外,常规步兵连通常带有奇美拉固定编制,因此有专门针对奇美拉步战车的协同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