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郎配,而是更多的做扶持、协调、引导等工作,例如在强强联合中做到“双赢”,顺利实现联合。虽然在这次会议后,出现了一些重组的大型企业进入了世界五百强,只是作为垄断国家资源的国企进入世界五百强,存在的很多问题都没有改变,虽然如此,但是原来被人们忽视的一个积极的结果,却是因为这次会议显现。国家在之后不久的年代就成为全世界的“制造工厂”,在国内生产的东西席卷全球,而这次会议无疑是为今后国家成为“世界工厂”创造了最基本的条件。
第四,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形成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这是近年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总结,也是今后的重要指导方针。在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时,要鼓励兼并,或者是多兼并,少破产,因为破产带来的社会问题比较多。企业破产必须规范,不能搞假破产,真逃债,使国家蒙受损失。冗员太多、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的要下岗分流,减员增效。企业职工下岗,要启动再就业工程,帮助下岗职工重新走上工作岗位。所以,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是不可分割的成套政策措施,它们共同形成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在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起着调节作用,市场竞争必然使企业优胜劣汰,人员流动和职工下岗是难以避免的。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来对待。一方面『政府』要采取积极措施,包括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关心和安排好下岗职工的生活,搞好职业培训,拓宽就业门路,推进再就业工程。另一方面,广大职工要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努力适应改革和发展的新要求。 第五,对国有企业改革要坚定信心,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是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相结合、公有制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关键环节。我们要坚定信心,把这一世界『性』难题解决好,成为成功的范例。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工作的艰巨和复杂。因此要勇于实践,大胆探索,不断总结实践中的丰富经验,并做出理论概括,然后进一步推动改革的深入。报告正是通过总结前一段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提出了一系列有创新意义的指导方针,目的在于加快改革进程。
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十五大报告在理论上明确提出这一观点,并对如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做出了一系列原则『性』的规定。 报告提出:“要加快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这个概括『性』的提法,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意义。“市场化”概念长期被列为理论禁区,使用这个概念的经济学家常常招来许多麻烦。十五大报告鲜明地提出要加快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使人觉得耳目一新,进入了新的理论境界。 加快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既是针对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而言的,意味着要加快实现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把应当放开的生产和流通放给市场;同时也是针对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二元经济结构而言的,也就是要加快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进程,这点在广大农村比较突出。所以,提高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既要靠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也要靠推进现代化建设。 十五大报告的“市场”部分是围绕着“进一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展开的。这就使理论逻辑更加清晰、明确。围绕这一中心,报告提出了原则要求。 第一,继续改革流通体制,发展各类市场,着重发展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在发展各种生产要素市场中,首推发展资本市场,以便为众多的企业扩宽融资渠道,又能充分利用社会闲散资金于投资,优化居民的金融资产结构。 第二,清除市场障碍,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垄断,尽快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目前市场障碍突出地表现为地区封锁、部门垄断、过度竞争,这些问题不解决,市场就不是有序的,就会麻痹市场机制的作用,市场竞争促进经济繁荣的功能也难以很好发挥出来。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垄断,以及防止和反对过度竞争,就要真正转变『政府』的职能,使『政府』部门不能随意过多的干预经济活动,实现政企职责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