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是吏员,是官员,不仅拥有不俗的权力,还能掣肘知县。
可如今,海老爷将他们给整个架空了。
而且看这架势,海老爷是打算让他们一边凉快去,不要他们辅佐了。
于是乎……
他们的病神奇般的好了。
并表示:要尽职尽责,辅佐海老爷造福淳安百姓!
海瑞只接纳了典史,对县丞、主簿依旧冷鼻子冷眼,并没打算放权……
对此,二人既愤懑,又无奈。
二人是正儿八经的官,当然可以告海瑞的状,可他们不敢。
事情发展到现在,他们已然明白,海老爷真是来玩命的,而且,海老爷不只会玩命,还有相当强的手腕。
真要闹大……即便扳倒了海老爷,他们也没啥好果子吃。
碰上这么个“浑人”,二人能怎么办?
只能屈服。
两人主动找上海瑞,先是服软认错,紧接着表示全力辅佐海大人推行国策,一丝不苟。
海瑞还是没原谅他们,只给了他们一个表现的机会。
于是乎,新一轮的田亩清丈开始了……
当然了,海瑞并没有放轻松,反而更忙了,还隔三差五就去县学,利用生员初入‘读书人’体系的普遍清高特点,宣扬朝廷国策,并暗暗拱火,引起他们和士绅之间的矛盾。
诸如:你们是靠着自己的本事入的县学,而不是谁的支持,我辈读书人,当不负圣人教诲,上忧君父之忧,下忧百姓之苦……
如果说翰林院、国子监,掌握着朝廷的舆情,那县学掌握的就是一县之地的舆情。
今大明广办学塾,而县学就是无数学子心中的圣地,生员则是学塾学子最想成为的人。
正所谓上行下效,普遍慕强的作用下,县学生员的话,在学塾学子的心目中分量极重。
而且,海瑞的宣扬的确是上利国帑,下利百姓。
唯独不利中间的乡绅。
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放眼整个县,乡绅才有多少,百姓又有多少?
这些乡绅敢公开叫板朝廷?敢直接对百姓‘动刀’?
都不敢!
可他们敢对海瑞‘动刀’。
诸多乡绅经过短暂商议,以海瑞假借清丈田亩‘鱼肉乡绅’的罪名,通过种种途径,上报到了省里。
不料却是石沉大海。
省里的大员虽对海瑞的行为不满,可考虑到清丈田亩是新帝改元之后,发布的第一项国策,并没有上报京师。
不过,他们也不是拿钱不办事的主。不好上报京师,那便难为一下此次清丈田亩的主要负责人吧。
于是转发给了戚继光。
戚继光收到状告海瑞的信件,人都是懵的。
纵观历史,素来都是官员鱼肉百姓,都是乡绅鱼肉百姓,什么时候……官员鱼肉乡绅了?
这笑话可真够冷的。
戚继光看过之后,随手就给烧了。
并表示:“不必理会,今后再有鱼肉乡绅的状纸,不要再呈报!”
戚继光压根不信海瑞鱼肉乡绅,即便海瑞真就鱼肉乡绅,他戚继光也不想管。
因为在戚继光心中,鱼肉乡绅完全可以换个说法——劫富济贫!
如此之事,干嘛要管!
戚继光甚至还专门给海瑞写了封信,不仅肯定了他的行为,还派去了两个亲卫予以支持……
海瑞也没客气,接到戚继光的信,立即就大肆宣扬……
皇帝如何爱民,朝廷如何公正,戚将军如何为民请命……无形中,把压力一股脑甩给了戚继光。
海瑞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对,更没有心理负担。
在他看来,戚继光是这项国策的主要负责人,理当负起这个责任。
戚继光收到亲兵的信,也没生气,反倒觉得海瑞是个妙人。
不过,戚继光也没给沈炼客气,一招乾坤大挪移,一股脑甩给了沈炼。
这可苦了淳安县的乡绅,从海瑞告到戚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