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上。”
荀攸震撼不减,说道:“公子桉,这是天生聪慧,万万不能太过苛重,不然恐伤天资啊。”
“不错。”
“臣附议。”
鲁肃,张昭等人附喝道。
宁辰抿了口茶,淡淡道:“此事孤自有安排,此次中原初定,民生恢复为重,疏通水渠,灌溉农田,以工代赈等事大兴早已拟定,但实施自有麻烦,孤希望你们能克服困难,纵然恢复不到鼎盛时期,也不能如往年般凋敝。”
“喏。”
鲁肃恭敬道。
宁辰再度道:“公达,孤拟定的军制你们军议司与兵部商议的如何?”
“尚可。”
荀攸作揖道:“臣等仔细研读王上手书,四府边军册十营,每营一万军,而中府军为大兴王师,册四营,为二十万军,臣等以为已经是大兴国力所能豢养的巅峰,若是再增,可能会引起雪崩。”
“继续。”
宁辰捏着茶杯说道。
荀攸再度道:“骁骑,陷阵,赤壁,神机,每营五万,故而中府军由王上垂管,可是四营统帅是否需要斟酌,尤其是神机卫营?”
“不必。”
宁辰抬头笑道:“孤以为周进可以担当。”
荀攸微微一愣,说道:“周进?王上是要召回夷州刺史吗?”
宁辰抬头看向南域之南,沉声道:“周进在外太久了,此次中原初定,大兴行扩军事,他需要调回重用,故而吏部要重新择取夷州刺史,择期呈递章程,这个月就发文书,让他回城述职吧。”
“喏。”
荀攸,鲁肃恭敬道。
宁辰从桌案上拿起一本奏疏,淡淡道:“四方大都护,除了徐元直之外,军议司可有人选?”
荀攸纠结道:“吕蒙可为东府军统帅,陈元可为西府军统帅,至于南府军臣等暂时还没有人选。”
“陈元?”
宁辰微微抬头道。
荀攸点了点头,沉声道:“陈元已经成长太多了,前几年处理丹阳事,这几年处理交地事,其手段之凌厉,御下之法,臣感觉已经不弱于徐庶,乃至还要强出一分,交地如今可谓是海内承平。”
“呵呵。”
宁辰眼中闪过一丝笑意。
地位决定了眼见,亦是决定了手段。
这些年,周进与陈元确实没有落下,而是成长了。
亦如当年刘邦建立大汉,一县之友,可成为国之柱石,人都需要成长,谁也不是生来就天赋异禀。
“太史慈如何?”
宁辰合上桌案上的文书说道。
荀攸斟酌道:“臣以为,中护军领军足以,乃至领军五万亦可行,可是为安南大都护,镇守边防,恐怕力有不逮。”
“孤有考虑。”
宁辰沉声道:“子义这些年驻守淮南,现在又去了长安,他也确实要动一下了,不然一身才能都荒废了,到时候孤会给他一个副手。”
“喏。”
荀攸恭敬道。
这时,王岳匆匆入宫,恭敬道:“王上,大魏派遣使节出使大兴,已经过了黄河进入兖州境内。”
“出使大兴?”
“莫不是曹操要求和?”
荀攸,鲁肃,张昭等人顿时一愣。
王岳摇了摇头,说道:“据悉是为了赎回于禁等人。”
宁辰突兀笑道:“好似,孤还未见过于禁,李通,周公瑾等人,魏公就已经派遣使节前来,到时候让主客司先接待!”
“喏。”
刘晔恭敬道。
宁辰起身看向众人道:“军制整改一事,军议司与兵部在补充详情,争取在年内彻底敲定,还有工部对于火器的锻造不能停。”
“喏。”
众人躬身退出大业宫。
王岳见四周只剩下王虎一人,这才说道:“王上,这些天司天卫抓到不少细作,大多都是来自校事,火器之名可能流露出去了,而且还有人在捕捉龙虎道徒,为此张鲁已经暴怒,在龙虎山上埋了好几个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