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府的暮春总带着几分蓬勃的生机,通和集市的青石板路被春雨润得发亮,万宝楼前的海棠花绽满枝头,花瓣随风飘落,铺成一片粉色的绒毯。陈文瀚刚在同心坊的茶馆敲定与南洋商队的珍珠贸易细节,便见马塔罗森牵着一匹纯白的阿拉伯马,身后跟着几名身着异域服饰的欧洲商人,笑容满面地走来——马塔罗森的衣摆上还沾着旅途的风尘,却难掩眼中的兴奋。
“陈帮主!好久不见!”马塔罗森快步上前,用力握住陈文瀚的手,指腹上的薄茧带着熟悉的温度,“我从印度绕道欧洲,带来了几位重要的客人——这位是威尼斯商团的首领马可,他们想与平阳府建立直接的贸易往来,将欧洲的玻璃、钟表与中原的丝绸、瓷器互通有无!”
名叫马可的商人上前一步,用略显生硬的中原话躬身行礼,手中捧着一个晶莹剔透的玻璃花瓶:“久闻平阳府是东方的通商枢纽,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这是威尼斯的水晶玻璃,愿以此为礼,开启我们的合作之路。”
陈文瀚接过玻璃花瓶,指尖触到冰凉的瓶身,透过透明的玻璃能看到瓶底精致的缠枝纹,比中原的琉璃更加通透。“马可先生太客气了。”他笑着将花瓶递给身后的弟子,“平阳府一向欢迎四海客商,欧洲的玻璃与钟表若能进入通和集市,定能受到百姓与商户的喜爱。我们不如现在就去万宝楼,详细商议贸易细节?”
众人欣然应允,一同前往万宝楼。沿途的百姓看到马塔罗森归来,纷纷热情地打招呼,有的递上刚烤好的馒头,有的送上自家酿的米酒,马塔罗森一一笑着收下,时不时还能用几句流利的中原话与百姓调侃,引得众人阵阵欢笑——这几年在平阳府的生活,早已让他融入了这片土地。
抵达万宝楼后,伊思玛仪、赛义德、阿加莎等各地商贾也闻讯赶来。马可取出欧洲的钟表与玻璃器皿,摆在展示台上:威尼斯的水晶玻璃酒杯晶莹璀璨,瑞士的机械钟表走时精准,还有法国的织锦挂毯,上面绣着欧式的宫廷纹样,引得众人连连惊叹。
“这些商品若想在中原畅销,还需结合中原百姓的喜好稍作改良。”沈知微指着玻璃酒杯,“中原百姓饮酒多喜用瓷杯,若将玻璃酒杯的造型改为青花瓷的样式,再在杯身刻上中原的山水图案,定能更受欢迎;钟表的表盘也可改用汉字刻度,方便百姓认读。”
马可闻言,眼中满是赞同:“沈大人所言极是!我们此次前来,不仅是为了贸易,更想学习中原的工艺与文化,让双方的商品都能更好地融入彼此的市场。”
商议正酣时,韦小宝捧着一个锦盒匆匆赶来,盒内装着他新做的糖画——有欧洲钟表的造型,有威尼斯玻璃花瓶的模样,还有阿拉伯马的剪影,糖画表面还撒了一层细碎的金箔,在灯光下泛着光泽。“马大哥,马可先生,俺这糖画虽不值钱,却是俺的一点心意!以后你们的商品在集市上卖火了,可别忘了俺这个‘宣传员’!”
众人被他的憨直逗得大笑,马可拿起一个钟表造型的糖画,小心翼翼地尝了一口,甜意瞬间在口中蔓延,他忍不住竖起大拇指:“美味!比欧洲的蜂蜜蛋糕还要香甜!若将糖画与玻璃器皿一同售卖,说不定会成为新的热销组合!”
贸易细节敲定后,众人决定在通和集市设立“欧洲商品专区”,由马可带领欧洲商团负责运营,万宝楼则提供仓储与物流支持;同时,平阳府的商贾们也挑选了一批优质的丝绸、瓷器、茶叶,交由马塔罗森与马可带回欧洲,作为首批互通的商品。
接下来的日子,平阳府再次陷入忙碌的喜悦中。工匠们忙着改良欧洲商品的样式,将玻璃器皿与中原的绘画、雕刻工艺结合;商贩们则忙着筹备欧洲商品专区的开业,有的搭建展台,有的制作宣传招牌,还有的专门学习欧洲商品的特点,以便向百姓介绍;韦小宝更是忙得脚不沾地,不仅在专区旁搭起了糖画摊,还编了一段朗朗上口的顺口溜,走到哪里说到哪里:“威尼斯玻璃亮堂堂,瑞士钟表准当当,中原丝绸柔又亮,互通有无乐洋洋!”
开业当日,通和集市的欧洲商品专区挤满了人。百姓们围着展台,好奇地打量着玻璃器皿与机械钟表,有的试着用玻璃酒杯饮酒,有的凑到钟表前听着滴答声,还有的指着织锦挂毯上的图案,向欧洲商人询问背后的故事。马可与欧洲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