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师傅看着缂丝体验区的设计图,满意地点头:“这个区域的布局很合理,织机的摆放位置光线好,客人学起来也方便。我会安排徒弟每天在这里指导,保证每个体验的客人都能摸到真梭子、织出真缂丝。”
“哪怕只是织出一小段水波纹,也是实实在在接触了这门手艺。对了,织机旁边要留个小柜子,我把家里那几套老梭子、老经轴带来展示,让年轻人知道以前的手艺人是用什么家伙什干活的。”
赵姨也凑到制香体验区的效果图前,指着工作台的设计说:“这个台面高度正好,客人研磨香粉不用弯腰。我建议在每个工作台,再贴张手写的香方卡片,这样客人不用来回走动就能拿到工具,体验感会更好。”
“我还可以提前准备好预混的基础香粉,新手客人直接用预混粉练手,上手更快,也不容易浪费香材。”
李敏看着传统服饰展示区的设计,轻声补充:“展柜里的服饰复制品,我可以联系博物馆的朋友帮忙做专业的防尘处理,再配上小射灯,把缂丝马褂的金线、苏绣旗袍的针脚照得更清晰。展柜旁边可以放个触摸屏,里面存上服饰原件的高清细节图。”
“太爷爷的绣稿照片,客人点一点就能看到更多细节,比光看文字介绍更直观。要是空间够,还能放个小小的穿衣镜,摆两套改良版的传统服饰,客人体验完苏绣,能穿上试试,更有代入感。”
周慧听完手艺人的建议,立刻示意林杉在平板上记录:“这些细节都太关键了,咱们一一落实。林杉,把沈师傅说的老梭子展示柜、赵姨要的抽屉设计、李敏老师提议的触摸屏都加到方案里。”
“陈曦,再调整下制香体验区的台面尺寸,预留出抽屉的位置;张萌,咱们的文创产品可以加一款‘迷你经轴书签’,仿照沈师傅的老经轴做造型,上面刻上‘缂丝初体验’的字样,给体验完的客人当伴手礼。”
林杉飞快地在平板上修改方案,屏幕上的设计图随着指尖滑动不断完善。
陈曦则拿出卷尺,再次测量缂丝体验区的空间:“织机宽度60厘米,旁边留80厘米通道,展示柜做40厘米宽,正好能放下沈师傅的老梭子。制香区的工作台每个宽120厘米,
张萌也打开速写本,快速画下“迷你经轴书签”的草图:“用木质材料做轴身,上面缠一小段真实的缂丝边角料,再刻上简单的纹路,又精致又有纪念意义。”
众人围着效果图讨论到傍晚,夕阳透过“和合窗”洒进主厅,在地面投下细碎的光影。
周慧合上设计图册,长舒一口气:“现在这个方案,既有专业设计的规整,又有传统工艺的温度,终于算是把‘古艺新境’的骨架搭起来了。接下来就是联系施工队、采购材料、制作样品,争取下个月开工,秋天桂花一开就正式和大家见面。”
徐佳莹走到前院,抬头望着枝繁叶茂的桂花树,花瓣的影子落在她的手背上,轻柔得像丝线。
她想起第一次来苏州时,只是想陪姨婆安安静静过日子,没想到会遇到这么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为了传承传统工艺折腾出这么大的动静。
从姨婆小院的石桌,到“江南匠心坊”的绣绷,再到如今这座即将焕新的老宅,每一步都像在织一幅缂丝画,经纬交织间,不知不觉就织出了这么生动的图案。
王丽走过来,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想什么呢?这么入神。”
徐佳莹转过头,笑着说:“在想秋天开业的时候,咱们要在桂花树下摆上长桌,放上李奶奶做的定胜糕、赵姨的香丸、沈师傅的缂丝,再请评弹艺人唱《珍珠塔》,肯定特别热闹。”
王丽也笑了,伸手拂过桂树的枝叶:“到时候咱们还要请姨婆、张木匠、王阿婆他们来剪彩,告诉他们,他们的老物件、老手艺,都在这个新空间里活过来了。”
苏木和邢梦洁也走了过来,呆胶布跟在后面,欢快地绕着桂花树跑圈。“施工队我已经联系好了,就是之前给‘江南匠心坊’装修的那支,他们熟悉老建筑改造,做事仔细。”苏木说。
邢梦洁则晃了晃手机:“我和林姐也沟通好了,宠物区的中草药护理产品,她会提前一个月准备好,保证开业就能用上。”
周慧带着设计团队走出来,手里拿着打印好的最终方案:“给大家每人发一份,咱们分头行动,我和林杉负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