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发起决定性反击!”
“在夜间,我军通过坑道网络,秘密地向阵地增援兵力、补充弹药和给养。”
“反击部队通过坑道悄然前出到攻击位置,在统一信号下,多路同时冲出,对已疲惫不堪的表面阵地之敌发起雷霆一击,一举收复失地。”
苏长青的一系列布置与讲解,听得北极熊国军队的高层将领们津津有味。
能够在火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想出以坑道系统对付日耳曼帝国的强大火力与装甲。
不得不说!
这简直是将地形地势运用到了极限。
“我看过夏国一本叫做《孙子兵法》的书,上面写着这么一句话: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用兵作战没有固定不变的方式,就像水没有固定的形态一样。”
“水会根据地势的高低而变化流向,用兵则应根据敌情的变化而制定相应的策略,灵活应对。”
“这要求指挥员根据战场形势、敌我力量对比等因素,灵活调整战术和部署,避免僵化的作战模式,以取得胜利。”
“苏的这些想法,确实是与众不同。”
“令人耳目一新!”
“而我军一些指战员,却拘泥于陈规。”
“只能依赖火炮、坦克与战机,一旦无法在这些方面取得优势。”
“便会迅速溃败!”
“这是我军的一大致命缺陷。”
朱可夫将军此时提这么一嘴,也是因为在北极熊国的大运动之后。
一些优秀的指战员被清理,剩下的大部分指挥水准不行,且缺乏指挥作战的经验。
再加上!
习惯于依赖火炮的支援,一些北极熊国指挥官在炮兵的运用上。
确实是有出众的能力。
但绝无可能像大夏国军队一样,将地形地势、将一切能运用到的东西。
都给发挥出来。
这也是不同战争环境下的产物。
对于朱可夫的赞赏,苏长青也不奇怪。
毕竟坑道战术!
这可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宝贵经验。
就这一点!
毛子还差得远呢!
“不过,坑道战术也不是没有缺陷。”
“由于炮火封锁,通风口可能会被炸毁,坑道内空气污浊,这对于士兵而言,是巨大的挑战。”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