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师早就训练、排练过许多次。
在林小泉之前,就有精锐伞兵部队先行一步。
确定了降落区域,以便后续部队降落。
对此,苏长青可是参考了不少诺曼底登陆战中,伞兵夜间空降的案例。
因此,夜间空降的难度虽然拉满了。
但并不影响103师伞兵部队,成功降落。
高空极速坠落下,强风刮得人的脸颊生疼。
不过包括林小泉在内的所有103师空降兵们,脑袋依然保持着绝对的清醒。
随着高度的迅速降低。
林小泉拉开降落伞,在降落伞的作用下。
下降速度!
猛然降低!
再之后,便是无数黑点朝着预定降落区域飞去。
此时,预定降落地点的上空风速并不快。
这对于空降兵而言,无疑是最好的消息。
临近地面时,林小泉采用标准的“着陆五要点”姿势:脚踝、小腿、大腿、臀部、侧背肌肉群依次着地并滚动,以吸收冲击力。
随着降落伞的缓缓落地。
林小泉长松了一口气。
他的这一次降落,随着降落伞的缓缓落地而宣告成功。
此时,那数百架C47运输机已经离开。
将下一部分的空降兵士兵,带到此处空域。
对于空降兵部队而言,集结与战斗是夜间空降最困难的一环。
也此,苏长青也吸取了二战时期大不列颠帝国和灯塔帝国的经验。
像“蟋蟀”玩具哨:这是灯塔帝国陆军101空降师等在诺曼底登陆中使用的最著名的识别工具。
它发出的“咔嗒”声(一下咔嗒声作为询问,两下作为回应)是一种简单的敌我识别方式。
口令:使用事先约定的挑战-应答口令。
对于伞兵而言,伞兵落地后,首要任务是找到任何友军。
然后由军官或士官带领,循着探路者设置的信号或枪声,向预定集结地点移动。
由于极度分散,很多时候只能形成由不同单位人员组成的“杂牌”小队投入战斗。
这对于大不列颠帝国以及灯塔帝国陆军而言,无疑是战斗力的极大削弱。
甚至会造成可怕的混乱。
但在基层组织极度完善,并且擅长使用三三制战术的大夏国远征军103师的战士而言。
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