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曲小说 > 穿越小说 > 大秦:始皇大大是我爹! > 第三卷:墨儒争鸣 扶苏转型初养成 第五十七章:儒墨之争

第三卷:墨儒争鸣 扶苏转型初养成 第五十七章:儒墨之争(2 / 3)

以‘兴天下之利’为念,并未闻有任何悖逆之言。博士以此莫须有之罪名加之于墨家,进而影射儿臣,儿臣实难心服。”

    他顿了顿,继续道:“至于博士所言‘奇技淫巧’、‘非治国正道’,儿臣更不敢苟同。何为‘正道’?儿臣以为,能使国富、兵强、民安者,便是正道!纸张轻便,利于学问政令传播;水泥坚固,可使道路通畅、边城永固;曲辕犁省力,可增粮食产出,使民饱腹……此等‘巧技’,于国于民,有百利而无一害,何以就成了‘淫巧’?”

    他的声音逐渐提高,带着一种朴素的实用主义色彩:“博士推崇儒学,教化人心,明辨是非,儿臣亦觉重要。然,治国如同驾车,需双轮并行,缺一不可!一轮为教化人心之‘儒’,一轮为富国强兵之‘技’!儒家使人知礼守法,墨家(工匠之术)使人丰衣足食,兵家使人保家卫国,法家使人令行禁止……诸子百家,各有其用,何必非要分出高下,定于一尊?”

    他最后看向始皇,恳切道:“父皇统一六国,书同文,车同轨,便是为了汇聚天下之力,共筑强秦!儿臣以为,于学问技艺,亦当如此!只要有利于我大秦强盛,无论其源自儒家、墨家,或是其他学派,皆可为我所用!何必拘泥于门户之见,做那坐而论道、空谈误国之争?”

    这一番话,没有引经据典,却直指核心,将争论从虚无的“义利之辨”拉回到了实实在在的“富国强兵”效果上,并且巧妙地提出了“双轮并行”、“百家可用”的观点。

    殿内再次陷入寂静。许多官员,尤其是那些处理具体政务的官员,如治粟内史郑国、将军蒙毅等人,都不自觉地点了点头。他们切身感受到纸张、水泥带来的便利,自然更倾向于赢昊的观点。

    淳于越脸色涨红,想要反驳,却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赢昊并未直接否定儒家,反而承认其教化作用,只是强调其他学派的实用性,这让他准备好的许多大道理都仿佛打在了空处。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李斯,终于缓缓出列。

    他先是对始皇行礼,然后平静开口:“陛下,臣以为,昊公子与淳于博士所言,各有其理。”

    他先各打五十大板,随即话锋一转:“然,治国之道,确如昊公子所言,需务实效。陛下横扫六合,靠的不仅是仁义教化,更是锐士强兵,是商君变法奠定之雄厚国力。墨家之术,于守城、工造确有独到之处;儒家之学,于教化、定份亦不可或缺。关键在于,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大秦所用。”

    他最终定调:“如今驰道工程,关乎北疆安定,乃当前第一要务。昊公子所用之法,既能提升效率,确保工期,于国有利,便当支持。至于学派之争,可暂搁置,待国事安定,再行研讨不迟。”

    李斯这番话,看似中立,实则完全偏向赢昊。他将问题限定在“当前要务”和“实际效果”上,轻描淡写地化解了淳于越上升到意识形态的攻击,既维护了始皇集权下实用至上的原则,也符合法家注重实效的思想。

    高踞御座的嬴政,深邃的目光扫过殿下众人,将这场小小的儒墨之争(实则是保守与务实之争)尽收眼底。他最终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李斯所言甚是。治国,当以实效为先。驰道之工,利在千秋,凡有利于此事者,无论儒墨,皆可效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此事,不必再议。”

    “退朝!”

    始皇一锤定音,起身离去。

最新小说: 蒲剧 怼天怼地怼极品【我似张狂】 凤临异世将军的刁蛮王妃 藏钟 三国非演义:狼啸白门楼 乱世边军,开局一馒头换亡国女帝 匪殿下 我的电子女帝们在现实抢我 这个书生有点凶 美貌废物被迫登基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