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凯旋,巨大收获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辽祚倾颓,金室将覆,漠北万里,久无正主。朕承天应命,抚有两原,今遣宣抚使童贯丶都统制岳飞,率王师临可敦城,犁庭扫穴,复我汉唐旧疆。
夫天下土地,唯德者居之。昔匈奴扰汉,突厥犯唐,终为天威所镊,束手归命。今尔等部落,散处漠北,依辽亡之馀烬,非长久之计。朕念尔等久居化外,未沐王化,特颁此诏:
凡于诏到之日起,三十日内,率部来归者,朕将授以官爵,赐以金帛,仍令世守其地,永为大宋藩屏;若负隅顽抗,迁延不降,朕必命大军挥师北进,犁庭扫穴,玉石俱瑟,届时尔等部落,将无遗类,悔之晚矣。
尔等当审时度势,早作归降之计,毋蹈金国覆辙。故兹诏示,咸使闻知。
大宋洪武十八年六月。」
童贯派去招降可敦城附近的部落的人,不仅带去了赵侯的圣旨,还带去了外界的消息,诸如辽国彻底灭亡,耶律延禧被囚禁在东京汴梁城中丶耶律敖卢斡打猎活活把自己累死,萧夺里懒丶萧乌古论以及耶律延禧的妃嫔丶所有女儿全都进入了赵侯的后宫,而导致辽国灭亡的金国已经快被大宋打残,众多草原部落,包括契丹人丶奚人全都投了大宋,不少胡人在大宋都得到了重用,等等等等等等—
此时,可敦城周边的部落星散且势单力薄,根本无力与宋军抗衡。
可敦城以北,是大黄室韦丶敌刺丶王纪刺等部,自辽亡后,彼此争斗不断,部众不过数千,且缺粮少甲,生活并不富裕。
得知宋军占领可敦城,又听闻辽国皇室尽数归宋,金国也被大宋打得奄奄一息,三部首领连夜召集族老商议,三日之内便纷纷派使者携牛羊为礼,前往可敦城表达归降之意。
城西的茶赤刺丶也喜丶鼻古德,曾依附辽国,辽亡后在金与草原各部夹缝中求生,部中战马早已被金军劫掠大半。
宋军夺取可敦城的消息传来,此三部上下震动,恰逢童贯派去的招降者告知金国已被大宋打残,契丹丶奚人纷纷投宋且获重用,三部首领当即决定率部归降,只求能在大宋庇护下延续部族。
城东的尼剌丶达刺乖丶达密里丶密儿纪等部,虽素有悍勇之名,但部众都不足万人,且与周边部落积怨颇深。
此前听闻耶律延禧被囚丶耶律敖卢斡累死,几部已心生惶恐,待宋军展示出碾压性实力,又得知归降可获官爵金帛丶世守其地,几部再也无心抵抗,短短十日便整族迁往可敦城附近,正式归降大宋。
此外,可敦城周边还有诸多小型部落,如合主丶乌古里丶阻下丶普速完丶唐古丶忽母思丶奚的丶纠而毕部等,这些部落人口多则数千,少则数百,在宋军兵威与招降政策双重作用下,纷纷在三十日限期内前来归降。
至此,可敦城周边草原势力尽数臣服,大宋以北疆新支点为核心,构建起了稳固的藩屏体系。
此役,大宋收复可敦城并收编周边部落,并非单纯的军事胜利,而是重塑漠北政治丶
军事与经济格局的关键转折点。
童贯来之前,赵侯就定下了,宋军以可敦城为核心,构建起「支点-藩屏」的防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