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从山东半岛经陆路前往中原地区的距离也相对较近。
至于密州板桥镇港,则在山东胶州湾畔,元佑三年设立市舶司,成为北方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其背靠山东半岛,通过陆路往中原地区也较为便捷。
很显然,赵俣加强这两座海港,是因为朝廷要大力发展海运以及大力发展海上贸易。
密州板桥镇港,因其地理位置独特,不仅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更是连接内陆与海外的桥梁。赵俣准备将其打造成为集货物集散丶文化交流丶技术引进于一体的综合性港口,使之成为赵宋王朝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他下旨扩建港口设施,增设泊位,提升货物吞吐能力;同时,加强港口的防御体系,修筑炮台,增派水军,确保海上贸易的安全。此外,朝廷还鼓励海外商人来此贸易,给予他们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以期吸引更多的海外商贾,促进中外经济的交流与融合。
而登州港,朝廷则着眼于其与辽朝及东北地区的高丽丶日本包括即将崛起的金国的特殊地理位置,准备将其发展成为赵宋王朝北方的海上门户。
同时,朝廷还鼓励渔民出海捕鱼,发展远洋渔业,丰富国民餐桌,增强海洋意识。
老实说,赵俣原来还是倾向在南方搞这些的。
毕竟,南方沿海地区拥有广州丶泉州丶明州丶杭州等天然深水良港,适合大型商船停靠和货物集散。而北方最好的深水港密州板桥镇港,虽有一定贸易规模,但受制于渤海湾较浅的水域和冬季结冰问题,航运条件不如南方。
南方的港口也更靠近东南亚丶印度洋航线,可利用稳定的季风(如夏季西南风丶冬季东北风)进行远洋航行,缩短航程并提高效率。
南方沿海地区也发展出与外贸相关的经济作物种植(如甘蔗丶柑橘等),进一步支撑了海外贸易需求。
关键,虽然因为赵俣他们穿越到了北宋,还没有也不可能发生金人南下,使得北方汉人大量南迁,但因为诸多原因,实际上赵宋王朝的经济重心还是南移了,这使得江南地区成为瓷器丶丝绸丶茶叶等出口商品的主要产地,为海上贸易提供了丰富的货源。
另外,赵宋王朝在南方设立多个市舶司,负责管理外贸税收丶发放贸易许可证,并设有「蕃坊」供外商居住,已经形成了成熟的贸易管理体系。南方的各个港口还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节点,与东南亚丶阿拉伯乃至东非的贸易联系紧密。广州丶泉州的「蕃坊」也吸引了大量阿拉伯丶波斯商人,形成稳定的国际贸易社区,进一步促进贸易繁荣。
还有,泉州丶广州等地是赵宋王朝造船的中心,能制造载重五千料的大型海船,并采用水密隔舱丶平衡舵等先进技术,适合远洋航行。南方航海者也率先将指南针等航海设备用于导航,极大提升了远洋航行的安全性和效率。
总之,南方海上贸易的优势是地理丶经济丶政策和技术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南方港口依托成熟的国际贸易网络丶先进的航海技术和开放的贸易政策,完全可以成为赵宋王朝海上贸易的核心,而北方滞后太多了。
这一格局也奠定了历史上南宋以后中国海洋经济以南方为主导的趋势。
原本,赵俣是很想顺势而为的。
可因为南方被江南士绅集团所垄断,他们坚决抵抗《士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使得赵俣不想现在就在南方搞这一切,省得便宜了那些贪婪的士绅。
关键,历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