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治理辽东(3 / 4)

前去决战。

吴珍兵分两路,一路由折可求丶刘光世率领,沿大路继续向石门镇进军,切断萧干退路;自己则率领另一路走洪庄丶小港,悄悄从西边迁回,直扑腰铺镇。

腰铺镇一战,吴打了萧干一个措手不及。

萧乾急忙向卢龙岭撤退,走到石门镇时,又遭到折可求和刘光世所部的夹击。

萧干丢盔卸甲,损失惨重,带领残兵败将仓皇逃往峰山。

吴果断下令全军追击,宋军于是乘胜穷追,一直追过卢龙岭,在峰山与萧干残部展开决战。

萧干军马死伤过半,随军家属老小和车辆丶粮食都被宋军所获,奚丶渤海丶汉军五千馀人向宋军投降。

同时,宋军还生擒阿噜太师,获得辽太宗耶律德光尊号宝检和契丹涂金印等宝物若干。

宋军大获全胜,军心大振。

可吴却感到有些遗憾,因为让萧干逃跑了。

同时,吴也还有一丝窃喜,因为耶律阿古哲也没找到。他判断,很可能是萧干带着耶律阿古哲一起潜逃了。只要有耶律阿古哲在萧干身边,就不愁抓不到萧干。

萧干与部将耶律阿古哲丶外甥乙室八斤丶家奴白底哥等人突围后,隐藏在奚族百姓家中。

对于奚军之溃败,萧干很难过,但他仍然不死心,他打算卧薪尝胆,韬光养晦,以图东山再起。

然而,他不知道,他的亲信对未来已经绝望,死神正在一步步走近他。

几日后,耶律阿古哲丶乙室八斤和白底哥三人经过一番密谋,趁萧干不备,将其袭杀一代雄豪,就这样结束了自己悲壮的生命。

萧干之死,对于大宋来说,是解除了一大军事威胁。

萧乾的首级后来被献于宋军,吴派人护送至京城,呈交朝廷。

赵侯得知后下达诏书,特赦投降大宋的奚人,要求各地方官妥善安置和治理分配到其地的奚人。

萧乾的妻子名叫耶律阿古,她被捉以后,跟不少奚族美人一块,被吴送给了赵侯。

其后,奚军残馀部众转战于撒葛山一带,最终被折可求和刘光世击败,奚国彻底落下了幢幕。

奚人的结局只是辽东地区众多部落的一个缩影。

大宋以“化胡为汉”为核心,铺开一套兼顾安抚与同化的治理体系。

对于此前因饥荒投宋的奚人及后续归降的部落,大宋并未将其集中安置,而是延续“分散编入”策略。朝廷下令,将这些部族人口按户拆分,每三五户便嵌入辽东新建的城邑,与迁徙而来的中原汉民交错居住。

一一对主动投诚的部落首领,授予虚职散官,将其家属迁往中原腹地居住,实则作为人质;对普通部族民众,分配耕地与农具时,优先保障积极学习汉俗者,通过利益激励引导其主动融入。将每支归附部落按家庭单元拆分,以三到五户为一组,分散编入新建城邑,且同一部落的拆分单元需间隔至少五十里。此举打破传统部族聚居模式,使部落首领失去对部众的直接掌控,避免形成割据隐患。

为保障安置成效,赵侯特批粮款,要求地方官府为胡人部落分配耕地与农具,同时选派中原老农传授耕作技艺,从生产层面推动胡汉融合。

在行政架构上,大宋彻底摒弃辽代的部族制,全面推行郡县制。在已经收复的辽东地区设十二州,州下置县,县下设乡丶里,各级官吏均由朝廷委派中原土人担任。为削弱部族势力,大宋严禁部落首领继续统辖旧部,同时吸纳部族中识文断字者担任县衙小吏,既给予其身份认同,也藉助他们沟通胡汉民情。

朝廷鼓励商人北上建厂,鼓励胡人进入工厂“打螺丝”,让他们从现实的一面发现,每天当牛马,比去劫掠好过太多了。

而从锦州到辽东前线的铁路贯通后,大宋种种先进的商品进入辽东,而辽东的皮毛丶

药材丶木材也通过铁路运往中原,贸易往来中,汉语成为通用语言,中原的幸福生活丶习俗等随之在胡人中普及。

为加速文化同化,朝廷还在各州城设立官学,强制胡人子弟入学攻读儒家经典,同时允许胡人私垫教授汉语典籍。地方官府还定期举办“汉俗节”,组织胡汉民众共同参与祭

最新小说: 汉末小人物 开局落草土匪窝 带着三国精英卡闯水浒 模拟想辅佐女帝被拒成为乱臣贼子 特工传奇之重明 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 明中祖:朱慈烺 我掌控大明十六帝,吓坏朱元璋 逆世谋妃 我去明末救义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