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便封后,无奈世事突变,最终没能兑现承诺。
王俣出城被俘时,还叮嘱日后自己回来就封她为高丽王后;
一年前,王楷登基后,念及她处境悲苦,无儿无女,又因她父亲辰韩侯王愉是高丽文宗的儿子,认真论起来,她不仅是王楷的后妈,还是王楷的姑姑(王俣实际上是娶了他自己的堂妹),再加上王愉还在担任检校户部尚书、加检校司徒、守司空、上柱国、晋康伯、食邑三百户在高丽王朝中有一定的势力,是李资谦、金富轼等人都想拉拢的对象,进而让王楷代他父亲王俣封了她王后,后来又找机会把她和自己的母亲顺德王后一块升为太后。
可虚名又有什么用
从十六岁入宫守着空房至今,她心中郁结已久。
她想摆脱这令人窒息的处境,却被封建枷锁牢牢困住,让她毫无反抗之力。
如今高丽灭亡,这些枷锁终于消失了。即便知道自己可能会进入赵俣后宫做玩物,她也觉得比独自守着空房要好。
听说赵俣极好女色,子女已有数千人,她不仅不害怕,还有所期待。
后来完颜斡勒对她们说:“人当自靠,吾将携尔等入宋,此后命运,唯尔自取。”
王氏悄悄对好友长信宫主淑妃崔氏说:“今番无需再守寡矣。”
崔氏正处于震惊与彷徨之中,听到这话不禁愕然。
接着,她看到王氏眼中没有丝毫悲伤,只有期待,虽想斥责她“何出此言”,但转念一想,王氏才十九岁,美好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怎么可能甘心在清冷的高丽王宫中像行尸走肉一般活着,便也渐渐理解了她的想法。
而且,现在的形势很明显是,识时务,还能享受荣华富贵,要是不开眼,那下场可能不堪想象。
想到这些,崔氏转念又一想,自己也不过才二十五,而且是王俣的淑妃,父兄都是高丽名臣,年龄、相貌、身材、地位、家世都不差,也未尝没有得宠的机会。
崔氏又一想,‘我毕竟是嫁过人、生过儿子的,难保大宋皇帝陛下没有介怀,嗯……我可以联合我崔氏之女一块伺候他,反正她们也要入宫,恁地时,我崔氏未必无复兴之机也……’
另一艘宝船上,近百名仁川李氏之女坐在一起。
这些女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漂亮。
不论老幼,她们多是美人,哪怕是那些上了年纪的,也风韵犹存,眼角细纹里藏着岁月沉淀的温婉,不难看出她们年轻时,也曾风华绝代。
而且,她们不仅漂亮,还自幼便被精心培养,琴棋书画、歌舞诗赋无一不精。
她们就是仁川李氏最大的底牌、最大的筹码、经久不衰的原因。
为首的五个女人中,有四个差不多可以算是这些仁川李氏之女中最漂亮的。
她们四个就是李资谦的四个女儿,也就是王俣的两个妃子和王楷的两个妃子。
其中,李资谦的二女儿高丽的顺德太后(曾经有一段时间,因王俣忌惮李资谦的权势,找了个由头将之降为顺德宫主,又娶了自己的堂妹文贞太后王氏,等王楷继位不久,又帮她恢复了王后之位,后跟文贞太后王氏一块升为高丽太后)。
李资谦的三女儿则曾是王楷的王后,后被完颜斡勒所取代。
至于另一个领头之女则是李资谦续弦的正妻拓氏,她是高丽权臣拓俊京的妹妹。
这些仁川李氏之女对于马上就要进入赵俣的后宫,也是感到五味杂陈。
一方面,国破家亡的痛楚像针一样扎在每个仁川李氏之女心上。她们想起往日家族在高丽的赫赫声势——家主李资谦曾权倾朝野,太后、皇后都是他们家的人,出入皆有仪仗相随,府中宾客络绎不绝。可如今,高丽覆灭,全家被俘,曾经的尊贵成了过眼云烟,连祭祖的祠堂都不知是否还在
有几个年轻些的李家之女,想起远在不知何处的亲人,指尖攥着衣角默默垂泪,怕人看见又赶紧抹掉泪痕,只敢在无人的角落偷偷哽咽。
另一方面,她们又忍不住盘算着进入赵俣后宫之后的光景,心里藏着为家族谋求出路的念头。
顺德太后指尖轻轻摩挲着袖口上绣旧的缠枝莲纹样,暗自思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