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李慕阳那边,他一大早上……嗯,刚"陪完女人"这项晨练,就得收拾收拾,“搬砖挣钱”了。
晨起的"有氧运动"挺激烈,耽搁了不少时间。这回呢,他专门骑了辆小摩托,像个外卖小哥似的一路狂飙。
代步工具,安排上的。
到了项目组的影棚区,灯光小助理们已经把大灯全开了,整个室内亮得跟手术室似的,晃得人眼睛都睁不开。
等会儿还得调光,这帮人正按照"专业指导"琢磨走位呢。
场记在一旁拿着小本本,像个勤奋的小学生一样记录每个镜头的具体位置,为后面演员站位、道具摆放、后期剪辑提供"珍贵"的参考资料。
还好,排练期间不用天天化妆——不然,真就挺累的……
李慕阳找到了副导演,准备听这位"戏剧大师"讲解剧本设定和人物情节。
一般都是副导演讲戏的,真导演哪有空管这些琐事。
至于演员带什么表演老师、艺术指导进组?那简直是个笑话,除非你是杨咪那样的炒作女王……不怕丢脸,就要装个纯粹的"大尾巴狼"。
现场,连个像样的椅子都没有,大家全都站着,活像开晨会的小学生。
李慕阳拿着剧本,听着眼前这位副导演"嗡嗡嗡"地瞎指挥。
等他掏掏耳朵,看了看时间,发现大半天了,竟然没听见有人喊过一声"导演"?
这就有意思了。
估计他们的正牌导演,能在中午之前露个面就算烧高香了。
(在剧组,称呼那是相当有讲究的——这可是江湖规矩。)
(比如那些指导级别的,或者副导演,你叫马导、张导、赵导都行,叫声大哥也没毛病,大家都是混饭吃的嘛。)
(但是!正经的一把手导演,你就只能恭恭敬敬叫"导演",前面绝对不能加姓氏——这是规矩,懂的都懂。)
演员排练时导演不在场?这事儿吧,也没啥好说的,人家导演有特权嘛。
换个一般演员,估计也就心里骂骂娘。
可李慕阳不一样啊。
他这人,不光是个演员。脑子还特别爱琢磨演戏以外的事儿,就是个"业余侦探"。
根据本体李幕府的记忆,对这位导演……还真有点印象。
导演王子俊……以前在光线传媒搞宣发的。说白了,就是个剪预告片的"剪刀手"。什么《左耳》啊、《匆匆那年》啊,这些项目他没少"操刀"。
这位导演呢,也就是大前年才拍了个短片儿处女作。
资历嘛,可以说是相当的"青涩"。他能爬上来,拍个电影。那是遇到了贵人——光线传媒的大制片马力,他的"伯乐"。
这几年,马力混成了光线传媒的管理层,手里权力不小,完全有能力提携以前的小弟拍个电影玩玩。
哦,说到这个马力。大家可能不太熟悉。
人家本来不是搞电影的,是做音乐节目出身的。那些音乐节目都挺"古董"的了,什么《对口型大作战》、《13亿分贝》——听名字就知道年代有多久远。
了解这两位主创人物的"光辉履历",你就能猜到他们这片子的成色了:一个音乐节目出身的"门外汉"领导,加上一个刚入行的"菜鸟"导演。
李慕阳对这部片子的未来,那是一点儿希望都不抱。
休息时间到了,终于有了喘气的机会。
李慕阳又去找创作监督打听消息,这一问才知道……导演今天没来的真正原因:人家跑光线传媒开会去了。
在这2022年,光线传媒要搞个"中国神话宇宙"项目——听起来就很宏大对不对?
他们想组建光线动画制作团队,把中国有史以来的神话人物、传说故事、文化作品全都梳理一遍,用动画电影的方式……构造一个"中国神话史"。
说白了,就是想复制漫威宇宙的成功模式。只不过,把钢铁侠换成了哪吒,把美国队长换成了杨戬。
嗯,这么做……倒是挺正常的。毕竟动画电影比真人电影赚钱,众所周知。
就拿《熊出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