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垣的目光在这些老人身上停留了片刻,心里暗自思索着:老人大多长期居住在这里,对居民区里的人和事都比较熟悉,如果能从他们口中得到一些信息,或许能对排查工作有帮助。
而那些聚在一起讨论的老人,看起来比较容易接近,也更容易打开话题。
想到这里,林垣又在心里仔细梳理了一遍自己的思路,确保不会出现疏漏。
他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让自己看起来更自然一些,然后朝着那群正在讨论的老人走了过去。
“大姨们,我跟您们听一个人……”
林垣刚走到老人身边,开口说了一句话,就察觉到气氛不对。
原本还在热热闹闹讨论的老人们,瞬间安静了下来,所有目光都齐刷刷地投向了他,眼神里带着明显的警惕。
有的老人停下了手里的动作,有的老人往后退了半步,还有的老人小声地跟身边的人嘀咕着什么,脸上都露出了戒备的神情。
林垣心里咯噔一下,立刻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误之处——他刚才的话说得太突兀了,既没有先打招呼,也没有说明自己的身份,上来就说要“打听人”
,很容易引起别人的怀疑,尤其是对于这些警惕性比较高的老人来说,更是会把他当成不怀好意的陌生人。
他赶紧停下话头,大脑飞运转着,急切地想要编造一个合理的借口,缓解眼前的尴尬局面。
很快,一个念头在他脑海里闪过,他立刻露出了一副略带歉意的笑容,语气诚恳地解释道:“是这样的,大姨们,实在不好意思,刚才我没说清楚。
前几天不是下雨吗,那天我路过这边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我没带伞,正好遇到这边的一个兄弟,他好心借了我一把伞。
结果昨天的时候,我不小心把那把伞弄丢了,心里一直过意不去,今天就特意过来,想跟人家说一声抱歉,再赔偿人家一把新伞。
可我那天走得急,没记住人家具体住在哪一栋楼,所以想跟您们打听一下,看看有没有人认识他。”
林垣一边说,一边观察着老人们的表情,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和眼神都显得真诚自然。
听到他的解释,老人们脸上的警惕之色渐渐消退了——原来是来还人情的,不是什么可疑的人。
有的老人点了点头,有的老人脸上露出了理解的笑容,还有的老人开始小声议论起来,猜测着他说的“借伞的兄弟”
可能是谁。
看到老人们终于放下了警惕之意,林垣也暗自松了口气,悬着的心总算是落了下来。
他知道,自己总算是迈出了排查工作的第一步,接下来,就需要从老人们口中,慢慢寻找与那个戴帽子的可疑人物相关的线索了。
林垣望着眼前几位神色渐渐缓和的老人,正准备进一步描述那位借伞人特征时,一位头花白、手里攥着竹制拐杖的老人忽然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疑惑,随即带着几分不确定的语气开口:“戴帽子?”
话音落下的瞬间,老人先是微微蹙了蹙眉,像是在脑海中仔细搜寻着相关的记忆碎片,紧接着又轻轻摇了摇头,似乎觉得自己的猜测有些荒唐,片刻后才又带着几分不敢置信的神色补充道:“不会是苏家那小子吧?”
林垣听到“苏家那小子”
这个称呼时,心里先是一动——这或许就是排查的关键线索,但他也不敢贸然确认,毕竟仅凭“戴帽子”
这一个特征,实在不足以断定就是同一个人。
为了避免遗漏关键信息,也为了让判断更准确,林垣往前凑了凑,语气温和地进一步询问:“大姨,您说的这位苏家小子,平日里是不是经常戴着帽子出门?他一般会戴什么样的帽子?还有,他大概多大年纪,身高体型大概是什么样的?”
林垣接连抛出几个具体的问题,其他几位原本只是静静听着的老人也纷纷打开了话匣子。
坐在石凳上的一位老太太先接过话头,手里的蒲扇轻轻扇了两下,回忆道:“那孩子啊,这两年出门确实总戴着帽子,大多是那种深色的鸭舌帽,帽檐压得还挺低,不怎么容易看清脸。”
旁边一位穿着灰色短褂、身材微胖的老爷子也跟着补充:“年纪的话,我记得他今年应该是三十六了,小时候还总跟着我家小子一起在巷子里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