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张的油墨香。
辛主任正低头看着一份标注着“绝密”
字样的文件,听到脚步声才抬起头,眼下的青黑在白炽灯下格外明显。
他放下手中的笔,指节在桌面上轻轻敲了敲:“坐吧,等你好久了。”
“主任,您知道我今天要来?”
孙历拉开椅子坐下,脸上露出一丝笑意。
他知道辛主任记性好,但没想到连汇报日期都记得如此清楚。
“算着日子呢。”
辛主任站起身,伸了个大大的懒腰,腰椎出轻微的“咔哒”
声,“上个月的月报,加上这月初的几次紧急任务,按规矩早该汇总过来了。”
他走到窗边,推开百叶窗,望着楼下车水马龙的街道,“这阵子事多,拖几天不碍事。”
孙历从随身的口袋里拿出一个银色u盘,轻轻放在桌角:“这里面是详细记录,包括三次任务的时间线、林垣和孟云义的能力使用日志,还有我做的风险评估。”
他特意将“风险评估”
四个字加重了语气——那是他熬了两个晚上,结合这段时间带队经验写出的分析,里面详细列举了林垣在使用特殊能力时的生理指标变化,以及孟云义的反情况数据。
辛主任却没有去碰那个u盘,反而转过身,双手抱在胸前:“先不急看这些。”
他的目光落在孙历脸上,带着一种洞察人心的锐利,“报表上的数字是给档案库看的,我想听听你亲眼看到的。”
这与他往常“先看数据再讨论”
的习惯截然不同,孙历心里一动,明白主任是想跳过那些格式化的描述,直抵问题的核心。
孙历没有丝毫隐瞒,将自己的想法毫无保留地陈述了一遍。
这些话孙历在心里盘桓了无数次,此刻说出来,竟有种卸下重担的释然。
他看着辛主任,等待着对方的回应——是认同,是质疑,还是进一步的指示。
办公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只有墙上的挂钟在“滴答”
作响。
辛主任走到办公桌前,拿起那份“绝密”
文件翻了两页,又轻轻放下,指尖在桌面上无意识地画着圈。
孙历知道,这种沉默不是犹豫,而是在权衡——如何在“信任”
与“管控”
之间找到平衡点,如何让林垣的能力真正服务于中心的使命,而非成为一颗定时炸弹。
大约五分钟后,辛主任终于开口,声音比刚才低沉了几分:“林垣是个好孩子,这一点咱们的看法是一致的。”
他先肯定了孙历的判断,随即话锋一转,“但你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
他走到孙历面前,“实话说,我是看好林垣的,刘院长也是。”
提到刘院长,辛主任的语气柔和了些,“当年是他力排众议,组建了特殊小队,这几个月的表现,也确实没让人失望。”
他转过身望着窗外:“但看好不代表放任。
你提交的风险评估,我会让人再做一次交叉分析。
另外,下个月开始,给林垣和孟云义各安排一次心理干预,不是强制的,就说是‘任务压力疏导’。”
他顿了顿,补充道,“人选我来定,保证是能让他们放下戒心的人。”
孙历点点头,心里明白,这是高层能给出的最稳妥的方案——既没有因担忧而限制两人的行动,又用温和的方式筑起了一道防线。
他看着辛主任重新坐回办公桌后,拿起那个银色u盘插进电脑,屏幕上瞬间跳出密密麻麻的数据流。
阳光再次透过百叶窗照进来,落在两人之间,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这份工作的沉重与责任——既要守护普通人的安宁,也要为“异类”
成员寻找一条与世界共存的道路,而这条路上的每一步,都需要谨慎与信任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