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更是焦急。
说服刘禅就已经很难了,现在又蹦出个张飞?
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这个时候来。
这不是故意给我制造困难吗?
“张司隶,太子乃是储君,太子的安危乃是一国之本。岂可因一时意气而置大局于险地?陛下如今不在江陵,江陵岂能无人操持国事?太子若有个闪失,我等如何向陛下交代?”吴懿据理力争,希望张飞能一并劝谏刘禅。
然而张飞好不容易等到了“光明正大”的出兵机会,此刻哪里肯听吴懿的劝,冷笑一声:“迂腐之言!太子若亲临前线,三军士气大振,岂不胜过在宫中看文书?
太子若不在江陵,江陵就无人操持国事了,那还要公卿百官作甚?太子只是去宛城督军,又不是身先士卒与魏贼厮杀,岂会有闪失?”
几句反问,让吴懿一时之间竟有一种无言以对的感觉。
见张飞这反应,吴懿也终于猜明白了。
与其说是张飞支持刘禅出兵,倒不如说是张飞自个儿想出兵。
想到这里。
吴懿的口吻也变得直接了:“张司隶既掌纠察之权,当知陛下留张司隶镇守江陵的深意!
如今江陵流言四起,公卿士民人心不稳,太子当务之急乃是与燕王共稳朝局,而非与燕王意气之争。”
话音刚落,张飞就斜着眼睛瞥向吴懿:“燕王给了你多少好处,让你如此积极的为燕王说话?”
我收好处?
吴懿差点一口气没接上来,有些气急败坏,呼问道:“张司隶,我何时收了燕王的好处?你怎能冤枉我?”
张飞呵呵一笑:“吴懿,你也别不服气。若你未收燕王的好处,又怎事事都偏向燕王?
我不过去了趟长安,江陵城就流言四起,看似伪魏的细作在散布流言,实则是江陵的公卿百官欺负太子年幼无威。
你身为皇后的胞兄,太子的亲近之人,不为太子谋立威望,却一直想着让太子忍让,何其愚也?只要太子有了威望,不论是燕王还是公卿百官,谁敢暗生事端?
你也是善谋之人,岂能看不清太子如今的处境?除了你收受燕王好处,我想不到你会积极为燕王说话的理由。”
刘禅此刻,心中已经乐开花了。
本还想着,要花更大的精力来辩驳吴懿,没想到张飞一来,直接就合乎了心意。
现在的情况就变成了:曹丕只是用了个流言计,结果在刘封将计就计下,流言计变成了阳谋计。
一个哪怕刘禅明知道曹丕在故意使坏都会因此上当中计的流言计,继而让刘禅生出要亲自去宛城督军与刘封争功的想法和行动。
虽然与曹丕最起初的目的不尽相同,但同样也起到了离间的效果。
这就是刘封浑水摸鱼效果。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