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她党校学习和改革成绩的肯定,也是为了方便与德国代表团对接。
样品间里,李工程师正带着几个骨干做最后检查。防火处理过的丝绸被面、混纺样品、工艺流程图...每一样都摆放得井井有条。
\"林副厂长,你看这个说明牌翻译得对吗?\"李工程师指着一段德文介绍。
林乔仔细查看:\"基本正确,就是'阻燃'这个词最好用'Fhend',更专业。\"
\"了不起啊!\"李工程师竖起大拇指,\"三个月前你还一个德语单词都不会呢!\"
林乔笑而不语。这三个月她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都用来学德语,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全是单词和句型。系统的\"国际商务谈判辅助\"功能虽然能提供即时翻译,但她坚持要掌握基本交流能力——这是对客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要求。
\"系统,\"她在脑海中询问,\"明天的接待有什么建议?\"
\"提示:德国人注重守时和专业性。建议:1.准备详细技术参数;2.控制宴请时间;3.避免过度承诺。消耗50积分可获取代表团成员背景分析。\"
\"兑换。\"
一股信息流涌入脑海:代表团团长dr.Schidt是技术专家,偏好数据说话;副团长hoffann负责商务,关注成本和市场;最年轻的uller女士是环保专家...
这些情报至关重要。林乔立刻调整了接待方案,为每位成员准备了侧重点不同的资料包。
回到家,林乔发现院子里挤满了人。爷爷、堂哥林建军,还有几个生产队干部都来了,正围着一台崭新的拖拉机啧啧称奇。
\"乔乔回来啦!\"爷爷一改往日的严肃,笑得满脸褶子,\"看看县里奖励我们生产队的拖拉机!多亏了你那个'畜肥还田'的主意,咱们队成了全县典型!\"
林建军也凑过来,脸上再不见往日的傲慢:\"妹妹,队长让我学开拖拉机,以后负责运输...那个,谢谢你啊。\"
林乔惊讶地看着这转变。上次回家,爷爷还埋怨她不肯批化肥,现在却因她的建议而受表彰。这种认可比任何职务晋升都让她欣慰。
晚饭时,爷爷甚至拿出一个旧木匣:\"乔乔,这是咱家祖传的织补手艺,你奶奶留下的。以前总觉得丫头学了没用,现在看...你比你哥有出息。\"
匣子里是几件精巧的织补工具和一本发黄的手绘本,记录着各种织法和绣样。林乔小心接过,仿佛捧着一份沉甸甸的传承。
\"爸,妈,\"她突然宣布,\"厂里可能派我去德国进修三个月,如果这次合作谈成的话。\"
\"德国?!\"母亲张秀兰的筷子掉在桌上,\"那么远...听说要坐几天飞机?\"
\"是去学习先进技术。\"父亲林建国难得地露出自豪的笑容,\"我闺女有出息!\"
林小树眼睛瞪得溜圆:\"姐,能给我带个足球吗?德国的足球最棒了!\"
欢声笑语中,林乔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这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在她的努力下正一点点改变命运。
第二天清晨,林乔穿上那套新做的藏青色西装——母亲特意找了县城最好的裁缝,说不能在国际场合丢脸。头发挽成简洁的发髻,胸前别着厂徽和党校结业证,整个人看起来干练而自信。
德国代表团准时在上午九点到达。五名德国人,三男两女,个个衣着笔挺,表情严肃。为首的Schidt博士约五十岁,银灰色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
\"willkonunsererFabrik.\"林乔用德语欢迎,发音标准得让翻译惊讶地挑了挑眉。
简单的欢迎仪式后,林乔带着客人参观车间。她没有照本宣科,而是重点介绍那些工人们自创的小革新——挡车工王大姐发明的纱线检测法,父亲林建国的\"柔性梳理\"工艺...
\"Ig!\"Schidt博士在一个老织机前停下,惊讶地看着工人用传统工艺织出复杂花纹,\"这种手工技艺在德国几乎失传了。\"
\"我们正在尝试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林乔示意李工程师展示混纺样品,\"比如这种防火丝绸,就是用古法织造配合新型阻燃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