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漕运(3 / 4)

\"林乔按规矩行了大礼。

\"平身。\"皇帝放下朱笔,\"林卿的条陈,朕已浏览。漕粮改革确有成效,但崔卿所虑也不无道理。你二人当面辩来。\"

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考验。皇帝显然想亲眼看看,这个敢挑战漕运旧制的小官,到底有多少真才实学。

崔呈秀率先发难:\"林员外郎,你改革漕运,致使数千漕工失业,沿河州县民怨沸腾,该当何罪?\"

林乔不慌不忙:\"回崔大人,下官所查,漕工非但未失业,反因效率提升,工钱增加三成。沿河州县仓库充实,何来民怨?\"

\"巧言令色!\"崔呈秀冷笑,\"你可知漕运关系京师百万军民口粮,稍有差池,后果不堪设想?\"

\"正因如此,更需改革。\"林乔据理力争,\"近年漕运损耗居高不下,去岁达一百二十万石,相当于京师三个月口粮。下官之法,可年省五十万石以上。\"

崔呈秀脸色一变:\"胡说!哪有如此巨量损耗?\"

\"户部档案可查。\"林乔转向皇帝,\"陛下,臣还有一事禀报:近年漕运损耗多集中在淮安至通州段,而此段正是崔总督亲信负责...\"

\"放肆!\"崔呈秀厉声喝道,\"你敢污蔑朝廷重臣?\"

林乔不再言语,而是从袖中取出一本小册子,双手呈上:\"此乃臣查实的淮安段历年损耗明细,请陛下御览。\"

皇帝接过册子,越看眉头皱得越紧。册中详细记录了淮安段每年\"损耗\"的粮食去向——大部分进了私人粮仓,而负责此段的,正是崔呈秀的小舅子。

崔呈秀见势不妙,急忙辩解:\"陛下,此必是伪造!林乔污蔑大臣,其心可诛!\"

\"是吗?\"皇帝冷冷地问,\"那朕问你,去岁你新购的扬州别业,花费几何?银从何来?\"

崔呈秀顿时面如土色,扑通跪地:\"陛下明鉴,臣...臣...\"

皇帝冷哼一声,将册子重重拍在案上:\"朕早闻漕运积弊,今日一见,触目惊心!崔呈秀,你还有何话说?\"

接下来的场面令林乔震撼。年轻的皇帝展现出与年龄不符的政治手腕,当场革去崔呈秀漕运总督之职,交由都察院彻查;同时全面批准林乔的漕粮改革方案,命其在一年内推广至全运河。

\"林卿,\"皇帝的语气缓和下来,\"朕知你忠心为国,不畏权贵。今加你'劝农使'衔,负责直隶地区农业改良。望你再接再厉,莫负朕望。\"

林乔跪拜谢恩,心中却明白,这既是奖赏也是考验。直隶地区权贵云集,土地关系复杂,农业改革比漕运更难推进。皇帝是在试探他的能力和胆识。

回到吏舍,林乔第一时间去看小树。孩子的烧已经退了,正坐在床上看书,见他回来,眼睛一亮:\"爹!\"

\"今天感觉如何?\"林乔摸摸儿子的额头,确认不再发热。

\"好多了!\"小树犹豫了一下,\"爹...今天面圣顺利吗?\"

林乔微笑点头:\"很顺利。从今天起,爹又多了一个差事——劝农使,负责直隶地区的农业改良。\"

\"就像在青山县那样?\"孩子眼睛亮了起来。

\"对,就像在青山县那样。\"林乔柔声道,\"还有,以后在学堂,谁再欺负你,不必忍让。爹现在是皇帝钦点的劝农使,不用怕那些权贵了。\"

小树似懂非懂,但看到父亲眼中的坚定,也用力点了点头。

当晚,林乔在书房整理直隶地区农业资料,思绪却飘回了青山县。那里的试验田应该快到收获季节了,耕读堂的孩子们也该学完《千字文》了...京城虽大,却总让他感到一种无形的压抑。

\"007,调出直隶地区土壤和气候数据。\"他揉了揉太阳穴,命令道。

系统立刻响应,但补充了一条信息:\"警告:直隶地区75%的良田集中在宗室和权贵手中,农业改革将面临极大阻力。\"

林乔苦笑。又是一个难啃的硬骨头。但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没有回头余地。明天开始,他将踏上新的征程——在权贵们的眼皮底下,推行一场静悄悄的农业革命。

窗外,一弯新月挂在天际,清冷的月光洒在院中的老槐

最新小说: 死后才知,我是京圈大佬们的白月光 亮剑:双穿倒爷,惊呆李云龙 虞晚沈明礼 都天灾了,我囤亿点货怎么了 娇娇外室一哭,锦衣卫大人心颤了 嫁军婚残夫,娇艳美人撩他诱哄他虞晚沈明礼 娇艳美人拿了反派剧本后虞晚沈明礼 清冷美人下乡,糙野硬汉宠妻无度 穿越古代姐独挑大梁 花轿临门他抢亲,重生国舅爷杀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