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飞船,经过了两万年的长途跋涉,半数都毁在了这漫长的旅途中,只剩下了一半数量幸存。
赶个路,死了一半的舰队。
无愧于“难民”之名。
而且这些飞船只有固定推进器,不存在转向的能力,这也说明那些难民实际上别无选择,只能朝着地球飞行。
这一万艘难民飞船,每一艘都有一座小型城市大小,呈现胶囊状,以人类为了迎接吞食帝国而在太阳系构筑的火力密度,倒是能全部应付得了,至于如何处理这些难民,就要看地球国际和舰队国际的意思了。
罗清沿着难民飞船的飞行轨迹,也成功把第一地球的盒给开了,第一地球距离太阳系199.9光年,所在的恒星系,是一个拥有6颗行星的单恒星系。
第一地球所在的恒星系,以下简称第一恒星系。
因199.9光年实在是太过遥远,罗清对第一恒星系的观察也持续了很久,总算观察到了一些关键的信息,第一地球是第一恒星系的第三轨道行星,与该恒星的距离适中,是典型的类地宜居行星。
罗清还观察到了六颗行星范围内的文明活动痕迹,比如一些人造光源,看来第一地球已经完全登陆了其余行星。
第一地球对其他行星的开发程度,要远大于人类对于火星、金星等行星的开发程度。
最重要的是,罗清在那颗恒星上,观察到了一个半透明的壳子,这个壳子严重压低了该恒星型的光度,使其光度仅为太阳的千分之一。
换言之,整颗恒星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能量,都被第一地球的文明给截胡了。
罗清知道这种装置叫什么,早在1937年的科幻《造星者》中,作者斯台普尔顿就畅想了这么一个巨型人造结构,用于包围恒星并获取其绝大多数或全部的能量输出。
这种科幻概念的装置,被称为戴森球。
这是一个,拥有了戴森球的,对所在恒星系的所有恒星完成开发的,按照卡尔达肖夫指数的标准Ⅱ型文明。
论技术水平高于人类,论技术规模大于恐龙。
这就是“第一地球”,六颗地球里面的“大哥”,也是如今唯二幸存的文明,其所展现的实力,无论是建造戴森球,亦或者是两万年前发送百分之一光速的难民船队,都彰显了第一地球的强大实力。
毕竟,按照卡尔达肖夫指数,太阳系人类的文明等级虽然已经达到Ⅰ型,但距离Ⅱ型文明还有较遥远的距离。
罗清曾经问过排险者传感器关于文明等级划分的问题,得到的的答案是,按照卡尔达肖夫指数的Ⅱ型标准文明,在宇宙尺度上对应的等级应该是10B级。
作为对比,二战时期的地球是3B级文明,冷战时期的地球是4B级,危机纪元早期的地球是5B级。
6500万年的龙蚁联邦、以及离开地球时的恐龙飞船‘初号环’,文明等级是6B级。
其中3B和4B的差距并不明显,5B和6B就已经有了明显差距,等级差距越往后越明显,这一点倒是和修仙境界有着某种共同性。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