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于堕落”的消极状态.
这就是晏施十八岁成年之前一段时间的真实写照。
在他成年前夕,晏父曾与他进行过一次严肃的谈话,询问他对未来的打算。
按照家人之前为他规划的、也是最顺理成章的路线,他应该参加艺考,进入顶尖的戏剧学院表演系继续深造,稳稳当当地在演员这条金光大道上走下去。
可彼时的晏施偏偏不听。
他说自己对音乐产生了兴趣,想去学音乐。
一向开明的晏导虽然觉得意外,但还是尊重了他的想法,将他托付给了自己在音乐学院任职的知名好友侯格教授门下学习。
没过多久,他又提出想要出国留学,换个环境。
家里虽然担忧,但依旧选择了尊重和支持,开始积极为他准备留学事宜。
十八岁那年,晏施暂别了承载着他无数光环与争议的国内演艺圈,远赴海外,开始了他的留学生涯。
脱离了熟悉的环境和家人的约束,到了国外的晏施,如同脱缰的野马,更是肆无忌惮。
除了心里那条绝对不能触碰的法律和道德高压线,他几乎把各种新鲜、刺激的事情玩了个遍。
他混迹于各色人群之中,一度将一些表面热情、实则别有目的的“狐朋狗友”视为知己,整日浑浑噩噩,用放纵来填补内心的迷茫和空虚。
直到那次,在一次聚会中,他亲眼目睹了平日里称兄道弟的伙伴,在酒精和特定氛围的催化下,藏不住虚伪的嘴脸,明晃晃地表达出对他们亚洲人的歧视和轻蔑。
年轻气盛的晏施哪里受得了这个,冲突瞬间爆发。
后来流传回国内社交平台上的那段被掐头去尾、只聚焦于他愤怒表情的“晏施在国外与人斗殴”的视频,正是出自于此。
这次事件像一盆刺骨的冷水,狠狠浇醒了他。
他开始反思自己这段时间荒唐的生活,试图与那些虚伪的朋友划清界限,重新找回生活的方向。
然而,他的“幡然醒悟”却遭到了对方的记恨和报复。
再之后晏施幡然醒悟,不料遭到报复,车祸差点将他带走。
一场精心策划的车祸险些夺走他的生命,当他在剧烈的撞击和疼痛中失去意识时,才知道,原来死亡离他这么近。
也是在那个时候,接到紧急通知匆匆赶赴国外的家人们,看着病床上浑身插满管子的儿子,才痛心疾首地意识到,他们之前的“放手”和“尊重”,或许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放纵”。
当晏施历经生死,再次挣扎着睁开双眼时,映入眼帘的是围在病床前、眼睛红肿、满脸担忧与后怕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
全家至亲一个不少地守着他。
那一刻,劫后余生的庆幸与家人毫无保留的爱交织在一起,冲击着他年轻的心灵。
这也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如此由衷而深刻地感受到:活着,真好。
健康和平安,比什么都重要。
经过漫长的恢复期,身体逐渐康复后,晏施重新拾起了学业。
但那次车祸不仅给他的身体留下了伤痕,更给他的精神造成了不小的创伤。
心理医生评估后,建议他暂时脱离当前环境,回到更熟悉、更有安全感的地方进行休养。
于是,他办理了休学手续,重新回到了国内。
在回国的飞机上,晏母握着他的手,小心翼翼地问他之后的打算。
晏施望着舷窗外翻涌的无边云海,沉默了许久,然后轻声说道:“妈,其实我挺喜欢演戏的。”
于是,二十岁的晏施,选择了复出。
他没有多做解释,没有卖弄情怀,而是直接用一部制作精良、他本人演技也更加成熟内敛的作品,强势宣告了自己的回归,用实力重新赢得了市场和观众的认可。
回顾他前二十四年的的人生,他感受过家人毫无条件的亲情,体验过友情,也收获了无数粉丝真挚的热情。
但唯独那传说中的“爱情”,他从未真正体验过,内心甚至对此有些模糊和不确定。
这些年间,不是没有热心长辈介绍条件优越的女孩,也不是没有人因为他的家世、名气或外表而主动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