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曲小说 > 历史军事 > 中国古代名人传 > 第317章 司马邺

第317章 司马邺(2 / 4)

了权力、财富,或为了个人恩怨,全然不顾国家的利益。

朝堂之上一片混乱,政令不通,国家的治理陷入了瘫痪。

同时,许多大臣对西晋的前途感到绝望,失去了信心和斗志,无心政事。

他们对国家的命运漠不关心,只关心自己的安危和利益。

而在外部,匈奴汉国的军队如饿虎扑食般步步紧逼。

他们不断攻打长安周边的城池,切断了长安的粮道和援军通道,使得西晋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面对强大的外敌,西晋的军队节节败退,无力抵抗。

为了保住长安这座千年古都,延续晋室的统治,司马邺也曾拼尽全力地做过最后的挣扎。

他刚刚登上皇位,就迫不及待地颁布了一道诏书,任命琅琊王司马睿为左丞相、大都督,命令他率领江南的军队北上救援长安。

与此同时,司马邺还任命南阳王司马保为右丞相,让他从西北出兵,与司马睿形成前后夹击之势,一同对抗来势汹汹的匈奴汉国。

然而,这道诏书最终却如同一张废纸一般,毫无作用。

原因无他,司马睿此时正一门心思地专注于经营江南地区,妄图在那里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势力范围。

对于北上救援长安这件事,他根本提不起多少兴趣,只是象征性地派出了少量军队北上,而且这些军队由于粮草供应不足,很快就不得不撤退了。

至于司马保,他则是一个典型的拥兵自重之人。

虽然他坐拥西北之地的大量兵马,但却始终持观望态度,按兵不动。

他心里打的如意算盘是,等长安陷落、司马邺被俘之后,自己再趁机登基称帝,这样一来,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成为西晋的新皇帝了。

所以,他根本就不愿意真心实意地去救援长安,更别提与司马睿形成夹击之势了。

援军迟迟未至,长安城的局势愈发严峻。

城中的粮食供应已到山穷水尽的地步,百姓们早已断粮多日,饥饿难耐。

为了生存,人们不得不采取极端手段,甚至出现了“人相食”的惨状。

守军们的处境也同样艰难,他们只能依靠野菜、树皮勉强充饥,体力和战斗力都急剧下降。

匈奴汉国的将领刘曜,敏锐地察觉到了西晋的虚弱。

公元316年八月,他果断率领大军包围了长安,将这座城市的内外交通完全截断。

长安瞬间变成了一座孤城,与外界失去了联系。

此时的司马邺,身边只剩下寥寥无几的忠心大臣。

皇宫内的宫女、太监们也纷纷逃离,所剩无几。

司马邺独自站在残破不堪的宫墙上,望着城外密密麻麻的敌军,心中充满了绝望和无奈。

他看到城中的百姓们饥寒交迫,面黄肌瘦,心中更是痛苦不堪。

面对如此绝境,司马邺终于意识到,西晋的灭亡已经不可避免。

无论他怎样努力,都无法改变这个残酷的事实。

公元316年十一月十一日,这一天对于司马邺来说,注定是刻骨铭心的。

作为西晋的皇帝,他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投降。

长安城已经被刘曜的军队围困多时,城中百姓生活困苦,战争的阴影笼罩着每一个人。

司马邺深知继续抵抗下去,只会给长安百姓带来更多的苦难和死亡。

为了避免这一悲剧的发生,他毅然决定放下皇帝的尊严,选择投降。

在投降的那一天,司马邺褪去了身上的皇袍,换上了一袭素衣。

他神情凝重,坐上了一辆羊车,缓缓驶向长安城门。

在他的身边,跟着太子、宗室子弟以及少数忠诚的大臣。

当城门缓缓打开,司马邺看到了刘曜的军队严阵以待。

他深吸一口气,走下羊车,向刘曜的军队走去。

在他的身后,人们抬着一口棺材,这是他特意准备的,以表示自己甘愿受死,只求刘曜能放过城中的百姓。

然而,司马邺的投降并没有换来他所期望的尊严。

刘曜将他押往匈奴汉国的都城平阳(今山西临汾),让他在那里过着屈辱的生活。

在平阳,司马邺失去了皇帝的身份,成为了刘聪的仆人。

最新小说: 女帝:别闹,朕怀孕了! 你管这叫恋爱选项? 暴君登基横扫九州 修仙界最沙雕的女魔头,竟是我 大明,我来了! 寒门状元 那些年我磨砺过的主角们 第一权臣 大周:帝国之王霸天下 人在贞观,科学破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