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揽朝政。
灵帝的去世,让外戚集团与宦官集团的矛盾彻底激化。
蹇硕试图联合其他宦官诛杀何进,但消息泄露,何进先下手为强,将蹇硕处死。
此时,宦官集团的核心人物张让、赵忠等人失去了靠山,势力大减,按理说何进完全有能力将他们一网打尽。
但他再次犹豫,只处死了蹇硕的亲信,对张让等人仍未采取行动。
袁绍等人多次催促何进动手,甚至建议他直接带兵入宫,逼迫太后同意诛杀宦官。
但何进始终顾虑何太后的态度,迟迟没有行动。
张让等人察觉到危险,开始采取反击措施。
他们利用何太后的弟弟何苗贪财好色的弱点,用重金贿赂何苗,让他在太后面前为宦官说好话。
何苗果然向太后进言:“大将军专权,诛杀左右,恐危及社稷,不如保全宦官,以平衡其势。”
何太后本就对何进的专权有所不满,听了何苗的话后,更加坚定了保护宦官的决心。
何进在内外压力下,终于下定决心铲除宦官集团。
他一方面命令袁绍、袁术率军包围宦官的府邸,另一方面亲自前往长乐宫面见何太后,请求诛杀张让等人。
但他的行动已经被宦官集团察觉——张让的亲信潜伏在宫中,将何进的计划全部报告给了张让。
张让等人知道,一旦何进的请求得到太后同意,自己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于是,他们决定先下手为强,设计除掉何进。
八月二十五日,何进再次前往长乐宫面见何太后。
当他进入宫门后,张让立即下令关闭宫门,将何进围了起来。
张让站在何进面前,历数他的罪状:“先帝曾与我等有约,共辅社稷。今将军独揽大权,诛杀左右,难道想谋反吗?”
何进猝不及防,一时语塞。
张让趁机下令埋伏的刀斧手动手,将何进斩杀。
随后,他们将何进的首级扔出宫外,喊道:“何进谋反,已被诛杀!”
何进的死,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京师引起了轩然大波。
袁绍、袁术等人得知何进被杀的消息后,立即率军攻入宫中,对宦官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
据《后汉书·何进传》记载,这场屠杀“死者二千余人,或有无须而误死者”,甚至连没有胡须的宫女也被当作宦官误杀。
一时间,宫中血流成河,宦官集团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然而,袁绍、袁术等人的屠杀并没有带来和平与稳定,反而让京师陷入了更大的混乱之中。
就在此时,董卓率领大军进入京师。
董卓本是何进召来的“外援”,但他进入洛阳后,却发现局势已经失控。
他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迅速控制了京师,废黜了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即汉献帝。
从此,董卓专断朝政,东汉王朝名存实亡。
何进的死,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整个东汉王朝的悲剧。
他试图铲除宦官集团,却最终引来了更可怕的军阀势力;他想巩固外戚的权力,却亲手摧毁了东汉最后的统治基础。
正如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所说:“何进之死,祸始于宦官,而成于外兵,实始于进之无断。”
何进的悲剧,并非偶然,而是东汉末年政治制度的必然结果。
东汉自和帝以来,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形成了“外戚强则宦官弱,宦官盛则外戚衰”的恶性循环。
这种制度性的缺陷,让皇权失去了制衡,也让朝廷陷入了无休止的内斗。
何进作为外戚集团的代表,他与宦官集团的斗争,本质上是这种制度缺陷的延续。
从个人能力来看,何进确实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他出身底层,缺乏系统的政治教育,对权力运作的复杂性认识不足。
他虽然有铲除宦官的决心,却没有相应的策略和手段,既不能争取太后的支持,又不能果断采取行动,最终只能依靠外力,导致局势失控。
更重要的是,何进未能突破阶级的局限。
他虽然跻身权贵阶层,却始终带着屠户的思维方式——用暴力解决问题,用利益拉拢人心,却不懂得政治平衡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