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挥舞着武器,威胁要让董宣血债血偿,官府门前瞬间乱作一团,气氛紧张得如同即将点燃的火药桶。
董宣毫不畏惧,他迅速调集士兵,凭借着出色的指挥能力和冷静的头脑,有条不紊地应对着混乱的局面。
在他的指挥下,士兵们迅速将闹事者包围起来,经过一番激烈的对峙,成功将闹事者全部抓获。
为了彻底铲除公孙丹家族的势力,董宣带领手下展开了更为深入的调查。
经过多日的日夜奔波,他们发现公孙丹曾与王莽政权有勾结,不仅参与过诸多违法活动,还在王莽篡汉期间,为虎作伥,残害了不少忠良之士。
掌握这些证据后,董宣将相关人等全部依法处死。
这一事件在北海郡引起了轩然大波,百姓们奔走相告,拍手称快。
街头巷尾,人们都在传颂着董宣的事迹,将他视为救星。
老人们眼中含着热泪,感叹道:“终于来了个为咱们百姓做主的好官!”
孩子们则在街头模仿着董宣惩治坏人的场景,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北海郡。
然而,董宣的上司却认为他行事过于鲁莽,得罪了当地的豪强,给朝廷带来了麻烦。
为了平息豪强的怒火,讨好权贵,不久后,董宣便被罢官,无奈地回到了家乡。
几年后,西汉灭亡,光武帝刘秀经过多年的南征北战,成功建立了东汉政权,天下逐渐恢复太平。
刘秀深知治理国家需要人才,于是下令在全国范围内选拔贤能之士。
董宣因其在北海郡的出色表现,声名远扬,他刚正不阿、不畏强权的事迹传到了刘秀的耳中,刘秀对他十分赏识,于是再次征召董宣,任命他为洛阳令。
洛阳,作为东汉的都城,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达官显贵云集,繁华无比。
然而,在这繁华的背后,却是治安混乱,各种势力盘根错节,矛盾错综复杂。
历任洛阳令都难以治理,不少人因得罪权贵而丢官甚至丧命,洛阳令这个职位,就如同一个烫手的山芋,让许多人望而却步。
董宣到任后,便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湖阳公主的家奴仗着主人的权势,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杀害了一名无辜百姓,然后躲进公主府中,逍遥法外。
湖阳公主是刘秀的姐姐,深受刘秀的敬重和宠爱。
她自恃身份高贵,平日里为人傲慢,飞扬跋扈,其家奴也狐假虎威,在洛阳城横行霸道,百姓们对他们恨之入骨,却又无可奈何。
董宣决心惩治凶手,为受害者讨回公道。
他多次派人到公主府外守候,一等就是数天。
烈日炎炎,守候的衙役们被晒得汗流浃背,疲惫不堪,可董宣始终坚定地要求他们继续坚守,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
然而,家奴一直躲在府中,不敢露面。
一天,下人来报,湖阳公主带着家奴外出。
董宣得知消息后,立即带领衙役赶到夏门亭。
他早早地在此等候,当公主的车马浩浩荡荡地出现时,董宣快步上前,跪地叩拜,说道:“公主殿下,您的家奴杀人,国法难容。请您交出凶手,让他接受应有的惩罚。”
湖阳公主脸色一沉,眼中闪过一丝不悦,她高高在上地看着董宣,不屑地说道:“你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洛阳令,竟敢拦住我的车马,简直是大胆妄为。我的家奴是在我的府中,你有什么证据证明他杀人?”
董宣毫不畏惧,他站起身来,义正言辞地说道:“公主殿下,人命关天,国法不容践踏。我已经掌握了确凿的证据,您的家奴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如果您包庇凶手,如何向天下百姓交代?身为皇亲国戚,您更应以身作则,维护律法的尊严,为天下臣民做出表率。”
湖阳公主被董宣的话气得满脸通红,她指着董宣的鼻子,暴跳如雷地骂道:“你这个不知死活的东西,竟敢顶撞我。我要到陛下那里告你,让你知道得罪我的下场!”
董宣不为所动,他喝令家奴下车,当场将其斩首。
湖阳公主见家奴被杀,更加愤怒,她觉得自己的威严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于是调转车头,直奔皇宫,向刘秀哭诉董宣的“罪行”。
刘秀听后,勃然大怒,觉得董宣太过放肆,不给皇室颜面,立即下令将董宣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