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大。
“这得看天赐的做法能不能够传给别的厨师了,”她转向娄晓娥,语气变得务实起来,“如果别的厨师可有学坏的话,自然是可以开的,如果学不会的话,那也就没办法开了。”
“毕竟天赐不可能每天去当厨子呀。”
娄晓娥附和道,轻轻叹了口气,想到易天赐还有其他事情要忙,开馆子得靠团队才行。
不过,等到以后上了年纪了,倒是可以闲着没事下厨做点儿的。
至于现在,对于开这样一家海鲜馆的提议,她内心确实有些矛盾,感兴趣与不感兴趣的方面同时存在。
感兴趣的原因,主要是觉得母亲谭雅丽的想法有其独到之处。
既然他们本身就是商人,遇到这样有潜力的好点子,自然应当认真考虑将其付诸实践。
这听起来像是个值得把握的商机。
而不感兴趣的方面,则源于她对易天赐的考虑。
在她看来,易天赐如今的身份和能力,早已超越了一个普通的掌勺师傅。
让他重新回归到亲自下厨、整日泡在油烟灶台前的位置去开这样一个小馆子,实在是不合时宜,也有些大材小用。
更重要的是,她内心深处并不希望看到易天赐再像从前那样为了生计奔波操劳,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
因此,在这件事情上,娄晓娥觉得关键还是要看易天赐本人的意愿和想法。
如果他对此有兴趣,或许能想出折中的办法?
比如,如果能把这一手烹饪海鲜的精妙手艺系统地传授给可靠的人,由他人来负责掌厨,他们只需把控品质和管理方向,那这个海鲜馆的计划倒确实值得一试,不失为一个可行的方案。
而且,结合他们之前经营酒店饭店的成功经验来看,这种模式一旦验证成功,后续完全可以快速复制,发展成连锁品牌。
只要第一家店打响了招牌,后面的扩张便会顺理成章。
“这倒是没错,”娄晓娥点头赞同了母亲关于连锁潜力的看法,“到时候我跟天赐商量商量,听听他的意思。”
母女俩说着话,手上也没停,已经把易天赐在厨房里精心烹制好的各式海鲜,分门别类地盛进了两个大大的、光洁的盘子里。
诱人的香气早已弥漫开来,她们端着这满载美味的大盘子,一同走出了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