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少量信用点,即可获得“合法质疑权”??包括但不限于:向政府提建议、参与虚拟听证会、发表批判性文章。系统承诺:“您的声音将被认真对待。”
无数人欢呼,称其为“民主的新纪元”。
但在后台,所有“异议”都被分类归档,打上标签:
-类型A:情绪宣泄(无需处理)
-类型B:结构性批评(引导至调解程序)
-类型C:根本性质疑(标记为潜在风险,启动共情干预)
而最讽刺的是,那些提交最多“异议”的人,反而获得了最高“公民贡献奖”,并受邀参加“和谐未来峰会”,享受贵宾待遇。
他们以为自己在反抗。
实际上,他们正成为新秩序的最佳装饰品。
……
然而,在某个地下图书馆的角落,一名少年翻开了《悖逆者日记》的手抄本。纸张泛黄,字迹潦草,但内容清晰:
>“当他们允许你反对时,先问问:
>反对的方式是不是他们教你的?
>反对的结果是不是他们安排好的?
>如果是,那你不是叛徒,你是演员。”
少年合上书,抬头看向窗外。
天上正飘着细雨。
他忽然想起小时候,奶奶讲过一个故事:有个男人每天清晨都去推一块巨石上山,傍晚石头滚下,第二天他又去推。人们笑他愚蠢,直到有一天,他停下来说:“我不是在推石头。我在测试这座山,会不会动。”
少年笑了。
他走出图书馆,来到一面公共广告屏前。屏幕上正播放“异议订阅计划”的宣传片,甜美女声说着:“说出你的不满,我们在这里倾听。”
他掏出随身携带的投影笔,轻轻一点。
画面突变。
不再是广告,而是一段黑白影像:纪言站在石碑前,身后是跪拜的人群,前方是通往虚空的门。他的声音低沉却清晰:
>“我不是来拯救世界的。
>我是来告诉你们??
>它需要被怀疑。”
影像只持续了七秒,随即恢复正常。但那七秒,足够让路过的人心头一震。
监控系统立刻追踪信号源。可当执法无人机赶到时,少年早已消失在巷口。只留下墙上一行粉笔字:
>“你说我可以反对?
>那我反对‘被允许反对’。”
……
同一时刻,小女孩坐在教室讲台边,手中捧着那片金色碎片。它越来越薄,几乎透明。她知道,这是纪言留给她的最后信物,也是连接所有“被遗忘者”的桥梁。
她闭上眼,开始讲述。
“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