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皇后娘娘的话,民妇八岁时因母亲生产弟弟差点被庸医所误,故而立志学医,如今说起来也有十二年了。先是拜本府名医陶门茹氏为师,后来侥幸拜在杨孺人谈氏名下。”妙真镇定道。
方皇后是江宁人,当然知晓谈允贤的大名,只见底下一位女子笑道:“原来是谈氏子弟,真是不同凡响。”
说话的人是沈贵妃,她虽然无所出,但听闻抚养曹端妃的二女儿宁安公主朱禄媜,也是后宫比较有份量的人,甚至比诞下皇子的杜康妃还要受宠。
妙真听沈贵妃夸奖,忙道:“臣妇不敢当。”
“你可有孩子?”方皇后笑问,作为她们这样的上位者,对妙真这样的底层人,很愿意展示自己的温和。
妙真笑道:“民妇在嘉靖二十二年生了一儿一女。”
她这般一说,方皇后眼睛一亮:“是龙凤胎么?”
妙真点头:“正因为哺育了孩子,这些年也多有研究一些儿科。”
虽说迷信不好,但是这一招还颇为管用,比如妙真生下龙凤胎,这几位宫妃就觉得她福气好,自然这也算是妙真的履历。
其实妙真能感觉到宫妃们都很寂寞,所以对进宫的新鲜人都很好奇,就比方妙真生龙凤胎还有她夫家的事情。
“民妇也是嘉靖二十二年成婚,外子只是个读书人,当年领了乡书。今年也是凑巧,他上京参加会试,民妇也被召进京中,我们就一起入京。”妙真说话的时候带了一股自己都没察觉出来的甜蜜。
比起妙真来,黄巧英就更健谈了,她还把市井里的一些俗语笑话说的鲜活生动,妙真也在旁一处听着,并不反感,反而觉得有人出头吸引话题也是好事。
二人进宫说笑一番,方皇后叫散,妙真去了王贵妃那里治病,黄巧英则留在了方皇后这里。这个时候妙真才知晓,原来王贵妃是太子朱载壡的生母,恰好妙真只知道嘉靖之后是裕王,不知道之前还有个太子。
王贵妃生的很丰腴,脸圆圆的,声音也细,她住在内廷西六宫之一的毓德宫,算是离圣上很近了,也足以看出她的地位。
且说妙真进了内室,目不斜视,先询问王贵妃:“娘娘您是哪里不舒服呢?”
虽说太子已然十岁,但王贵妃年纪其实不大,她是嘉靖九年入宫,十五年生下太子,到现在也不过三十出头的年纪。
王贵妃当着御医的面不好说,每次都只是隔着帘子诊断一番,现下见妙真同为女子,又完全是以医病为主,不由道:“我也不是旁的毛病,就是每回小日子来了之后,完了几日又来几日。”
“那您行经时,经水多吗?”妙真仔细记着。
王贵妃点头:“多,有时候成日都要不停的换月事带,但第二次来的时候就不多了。”
因王贵妃敷粉
了,妙真看不清楚她的脸色,只是问起:“您脸色如何?睡眠如何?平日怎么样。”
她问的非常仔细,王贵妃面对这样一个年轻的医妇,倾诉许多:“我一个月里只有两三日是睡的好的,早睡了睡不着,但是经常又没有什么精神。”
“以前有没有吃什么药呢?”
“太医说我是血热太盛,血气旺就经水多,倒是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