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魔于尖,顺从神意,以心画符。”
一名族人伸出右手食指,凝聚着某种魔力,在虚空中勾画着奇特的咒符。
随着时间一点点推移,族人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手臂止不住的颤抖,却还要强行控制住手指的稳定。
终于,来到了最后一个笔画。
集中精力,一鼓作气。
“嗡~”
随着咒符的完成。
手指轻点。
“火”,咒符激活。
下一刻,那虚空漂浮的咒符瞬间破碎,化作纯粹的魔力火焰绽开。
看着火焰的成功释放,周围的研究人员纷纷站起身来。
“好!”
“成了!”
“哈哈哈!好好好!”
冬季三月上旬末。
自楚楚带回来各个魔法体系,已经过去了接近两周。
但精人的魔法天赋,实在低下。
任何对“元素亲和”有要求的学派,对精人来说,入门难度都非常大,并不具备普及的条件。
就算有人有天赋,能够入门。
可也仅仅只是入门,想要在这方面精通和发展,难度也比一般的魔法堡居民大的多。
好不容易得到“杖咒”学派的相关知识,可其下辖的两大主流和几个小流派,都无法应用。
甚至就连隔壁的炼金,也因为缺乏基础和天赋人员,进展缓慢,跨不过门槛。
找不到方向,找不到可能性。这实在给部落研究人员造成了不小的打击。
就在他们以为,短期内很难有什么收获时。
“咒符”流派却突然传来了捷报。
咒符流派,是结合魔力、神性、符文、精神力、法杖体系的一门新兴流派。
而部落族民,虽然对纯魔力应用没什么天赋,却拥有极强的图腾、符文、言灵、精神力体系。
图腾具有神性,汉字又属象形图腾文沾染了神性,搭配部落强大的语言修行法,精神力内强度基础。
部落成功发展出了,属于自己的“咒符”体系。
原本是以“法杖”为笔,虚空勾勒天神文字,借不同文字真意,组合释放,达到不同的法术效果。
而部落打开思路,除了法杖,还可以用毛笔、浮尘,甚至筷子,作为“咒笔”。
单词勾画的字符越多,所能进行的搭配越复杂丰富,所可达到的效果越广越强。
只是,这体系本身难度就不小。
需要一边维系精神力稳定输出,一边维系已经勾画完的咒符部分,一边结合身体勾画。最后再激发。
需要有较强的“语言”理解能力,有较强的“魔力应用”能力,有较强的“凌空写字”能力。
语言“理解”,不止是字面意思的理解,更是深层的体悟与融合,所谓“字如其人”。而也只有“理解”,也就是掌握一个咒符,才可能将其勾画释放出来。
只不过,因为部落不在魔法神系庇护之下,所以魔法学长带来的咒符,一个都用不了。本来都打算放弃了。
还是德康建议试试篆书,自主进行本土化改进,这才有了现在的成果。
但即便是篆书,普通族人想要在“言灵”与“符文”层面上掌握,也挺难,这种感觉就跟“炼化文字”似的。
前面试了几个文员,都画不出来,仿佛被文字本身的灵性拒绝了一般。
直到德康的助手参与实验。他只是对“炎”的灵性有初步掌握,目前仅能简单绘制最低级的爆炎符。
可他却成功了。
纵然画出来的字符有些歪歪扭扭的半透明,也缺了几分神意(部落改称为“真意”)。可他的的确确画出来了,并成功激发了。
有了这件事情做榜样。
整个研究所又重新把所有已获得体系,重新过了一遍。
虽不说有什么大的收获。
但还是找到了一个新的可改进流派。
这个流派以“手势”为主,是“咒符”流派的前身。
通过动作沟通神意,引发魔法效果。
举个例子,比如基督教那种点三下叫一声“阿门”的行为,就可以算作“手势”流派。
但因为“手势”流派,过于复杂,整的跟手语似的,叽里咕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