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李学武喝了一口温茶,道:“如果研究院组织建设工作做的好,那下一步就是要从研究院提拔组织干部了。”
“搞技术和学术的更纯粹一些?”
杨宗芳为什么能做李学武的常务副,就因为他能跟得上李学武的思维节奏,能完全理解他讲话的意思。
“如果单纯地以工作思维模式来考虑,我觉得这也是个办法。”
李学武笑了笑,抬手轻轻拍了一下膝盖讲道:“这算刻板印象了吧?”
“什么?书呆子吗?”
杨宗芳问了这么一句,随后自己也笑了起来,李学武说的都对呗。
栗海洋也跟着笑,他不说话不是插不上话,而是怕自己说错了话。
他还年轻,现在来冶金厂做副职,还是以学习和经历为主。
当初李主任问他要去哪锻炼,他第一个想到的便是钢城冶金厂。
他这个时候下来是对的,有李主任的支持,他能借东风,跨龙门,走的更远。
来冶金厂还能跟秘书长多学习学习,这种近距离的同事关系,可是成长最快的办法。
他仔细听着两人的对话,分析着他们讲话的习惯和风格。
栗海洋的父亲是原财务科的副职,后来调去了三产单位,现在劳服公司。
调来调去,怎么调都还是原来的职级,好像逃不出这个圈了似的。
为什么?
栗海洋的父亲自己知道,栗海洋也知道,尤其是他现在的职级比他父亲都高,更能理解中年干部魔咒的意义。
能坐在这间办公室里谈笑风生的,都是早早地躲开了魔咒的人。
要不就是有人拉一把,要不就是有人推一把,最后就是自己的努力了。
栗海洋是有人拉,有人推,自己还努力,否则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从办公室里出来,三人是准备一起下班的,中途杨宗芳又被张兢叫走了。
“现在的称呼你还习惯吗?”
李学武笑着看了一眼走在自己身边,稍稍慢了自己半步的栗海洋。
这位年轻人最大的能力和优点是什么?他有什么能耐值得老李用他五年。
答案是懂得分寸。
或许从小受他父亲的影响,对工作有“先见之明”,很少踩坑,更有运气跟着李怀德一飞冲天。
你看看现在还有人想着杨元松和杨凤山的秘书是谁吗?
曾经的大秘和二秘,都成了小秘。
这就是运气,栗海洋不缺运气,他这些年顺极了,可从来不敢说自己顺。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