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能够真正地采购到这样的先进装备,而不是减配。
无人机当然不可能在期限内,这玩意儿世界上都正在研究,只能做补充要求。
李学武给了上官琪20年的时间,只要她在20年内研究出无人机,就算她完成任务了。
同样的,在协议中红星厂也承诺,一旦出售无人机,必须给阿特他们谈判的机会。
就是不知道二十年后的阿特在哪了。
隔山打牛打的不是阿特,而是圣塔雅集团和三禾株式会社这两个与红星厂深度技术合作的老狐狸企业。
红星厂不缺少出口型订单,更不缺少产品倾销地,甚至基础工业产品和较为落后的工业产品也能找到出路,是时候给他们上点压力了。
——
说到压力,其实最近上官琪的压力就挺大的。
不说如火如荼正在建设的KH-4直升飞机生产线,就只厂里又传来了直升飞机制造厂扩建的好消息。
红星厂将同法商圣塔雅集团合作引进法国先进的美洲豹运输直升机和云雀武装直升机。
当然了,上官琪不是恨红星厂发展太快,而是恨自己的项目发展的太慢了。
秘书长提出的四轴小型无人机研究项目进展缓慢。
她甚至一度怀疑秘书长是不是搞错了,这种小型无人机的研发方向是错误的,或者说没有足够的能力。
搞科研的反思没成功的理由无非就两个研判方向,一个是自己错了,一个是时代错了。
直升飞机制造厂连建三条生产线,投资超过了八百万,可秘书长给无人机项目批了五百万的预算。
也就是说,20年内,她就算是烧,也得把这500万烧干净了,等同于烧了三分之二直升飞机制造厂。
20多岁的她有着很深厚的科学研究基础,父兄一大家子人都是搞相关技术的优秀人才。
可做项目不能凭借上阵父子兵来提振士气,毕竟项目里也不仅仅是他们一家人,还有其他技术大佬呢。
拿着高工资,享受高待遇,用着新设备,可研究成果却寥寥无几,对比发展愈加迅速的其他项目组,尤其是直升飞机建设和科研项目同行,深感愧疚和无力。
几个项目组里都有来自原单位107项目组的同事,大家都在一个厂区,平日里低头不见抬头见的。
虽然互相不会提及各自的研究领域成果和方向,可厂报上刊登的消息就足以证明谁做的更好,谁选的更好。
当初她按照李学武的要求,从107项目组里选走了最好的研究员,拿到了最高的科研经费。
现在不仅被挑剩下的同事给了她压力,就连被她挑选来的研究员也成了她的压力来源。
她经常会愧疚,觉得不如一边,又对不起另一边。
年纪轻轻的她就承担了这个年纪不该有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