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郡守府内,谢云廷早已经休息。
突然,一名骑马的传令兵如疾风般来到郡守府前,经过一番禀报后快进入,他单膝跪地,急切禀报道:“大人,大事不好!
南门被敌军偷袭,敌方骑兵已冲入城内!”
谢云廷闻言,脸色骤变,眼中闪过一丝惊怒。
但多年的征战经验让他迅镇定下来,当机立断地下令:“来人,传我令,让正在城北附近的骑兵即刻增援南门!
务必要抵挡住敌方骑兵的疯狂攻势,不惜一切代价,绝不能让他们继续深入!”
传令兵领命后,如离弦之箭般飞奔而出。
此刻,城北附近的骑兵营地内,士兵们早已经休息,由于距离较远,丝毫没有察觉南门的变故。
不多时,传令兵疾驰而至,高声传达谢云廷的命令:“南门遇袭,大将军有令,所有骑兵即刻增援,阻挡敌军,不得有误!”
骑兵们听闻,纷纷迅翻身上马,整齐划一的动作彰显出他们的训练有素。
随着一声令下,数千骑兵如黑色的洪流,朝着南门方向迅猛奔去。
马蹄声如滚滚雷鸣,响彻夜空。
他们在夜色中疾驰,寒风呼啸着掠过脸颊,却吹不散他们眼中的坚定与决绝。
每一名骑兵都深知此次任务的艰巨,他们肩负着保卫北幽关的重任,绝不能让敌军在城内肆意妄为。
而此时,南门内的战斗正激烈进行着。
第一军团的骑兵们势如破竹,北幽关的守军节节败退。
军团长李阳眼见到战场上的北幽关守军在己方凌厉攻势下节节败退,军心已然大乱,他深知此时正是攻心的绝佳时机。
于是,他猛地挺直身躯,用尽全身力气大吼一声:“降者不杀!”
那声音如同洪钟般响亮,在喧嚣的战场上空回荡,仿佛要穿透每一个敌军士兵的耳膜。
随着他的呐喊,身边的亲卫们心领神会,纷纷扯着嗓子大声呼喊:“降者不杀,立刻放下武器者,可免死!”
这整齐划一的喊声如同一股无形的力量,迅在战场上扩散开来。
这一声声呼喊,在北幽关守军心中激起了层层波澜。
一些原本还在负隅顽抗的士兵,听闻此言,眼中不禁闪过一丝犹豫。
他们手中的武器不自觉地放慢了挥舞的节奏,脸上露出了挣扎的神情。
毕竟,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谁不想保住自己的性命呢?
而那些已经心生怯意、正四处奔逃的士兵,听到这“降者不杀……”
的呼喊,更是停下了脚步。
他们彼此对视,眼中满是对生存的渴望。
在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不少士兵缓缓放下了手中的武器,举起了双手,表示投降。
时间在紧张的氛围中悄然流逝,这场劝降的呼喊持续了整整两个小时。
在这两个小时里,越来越多的北幽关守军选择了投降。
战场上,投降的数千士兵逐渐聚集成群,他们神情复杂,有劫后余生的庆幸,也有身为败军之将的羞愧。
李阳看着这些投降的士兵,心中明白,这不仅是军事上的一次胜利,更是心理战术的成功。
他一面安排士兵妥善安置这些降兵,一面继续指挥着战斗,乘胜追击那些仍在抵抗的敌军。
正当李阳沉浸在劝降成功的庆幸之中,感受着战场上局势逐渐向己方倾斜的喜悦时,一名骑兵如疾风般匆忙打马而来。
马蹄扬起的尘土在月色下弥漫开来,那骑兵脸上满是焦急之色,来到军团长李阳面前,猛地拉住缰绳,战马一声嘶鸣,前蹄高高扬起。
他来不及喘口气,便连忙急切禀报:“军团长,城北方向的骑兵,约莫一万人,正气势汹汹地向这边赶来!
大约还有三里地就到了!”
李阳听闻,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刚刚因劝降成功而稍缓的神情,此刻又被严峻所取代。
他深知,北门赶来的这一万余骑兵绝非等闲之辈,必将是一场恶战。
李阳迅扫视四周,观察着战场上的形势。
己方骑兵虽士气正盛,但经过一番拼杀与劝降,队伍略有分散,且部分兵力还在忙于收拢降兵。
而即将到来的敌军骑兵,以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