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那些自立为王的家族们,彼此之间也并不和睦。
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和土地,他们时常生冲突,战火在大梁王朝的土地上蔓延不息。
整个国家陷入了一片混乱与黑暗之中,百姓们在水深火热中挣扎求生,渴望着能有一股力量来结束这场噩梦,恢复国家的和平与安宁。
皇帝李逸风端坐在朝堂之上,看着如雪片般飞来的叛乱奏报,心中犹如被重锤猛击,焦虑与愤怒交织。
越来越多的地方揭竿而起,曾经很多熟悉的官员都公然站到了他的对立面,他深知局势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危急关头。
李逸风没有丝毫犹豫,当机立断,迅下旨集结正在京城训练的五万新兵,欲以雷霆之势剿灭叛军,挽回这摇摇欲坠的局面。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无比残酷。
这些新兵,大多是在征兵令的强制下,心不甘情不愿地踏入军营。
他们本就对这场战争缺乏热情与认同,心中满是对家人的牵挂和对未知命运的恐惧。
更为严峻的是,军队在训练和武器装备方面存在着严重不足。
训练时间仓促,新兵们还未熟练掌握基本的军事技能和战斗技巧,更别提团队协作与战术配合。
武器装备也陈旧落后,很多刀剑都是曾经淘汰下来的兵器锈迹斑斑,弓弩射程短且精准度差,与叛军相比,毫无优势可言。
当这支仓促组建的军队与叛军交锋时,结果可想而知。
战场上,新兵们步伐凌乱,面对叛军的勇猛进攻,他们眼神中满是惊恐与迷茫。
缺乏训练导致他们在战场上无法有效执行军令,各自为战。
武器装备的劣势,更是让他们在与叛军的对抗中处处受制。
双方刚一交战,局势便一边倒。
叛军士气高昂,凭借着对当地地形的熟悉和相对精良的武器,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朝廷军。
朝廷军对则毫无抵抗之力,瞬间阵脚大乱,士兵们四处逃窜。
将领们声嘶力竭地呼喊,试图稳住阵脚,但一切都是徒劳。
这场战斗,宛如一场噩梦,很快便以朝廷军的惨败告终。
残兵败将们丢盔弃甲,狼狈而逃。
战场上,横尸遍野,鲜血染红了大地。
李逸风得知战败的消息后,瘫坐在龙椅上,脸色苍白如纸。
他深知,这场新兵惨败不仅让朝廷的军事力量再次遭受重创,更让本就动荡不安的局势雪上加霜。
王朝的未来,此刻被浓重的阴霾所笼罩,不知何处才是出路。
李逸风面对如此惨败,心中五味杂陈,既悲愤又无奈。
他深知,若不能迅改变现状,王朝必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然而,摆在他面前的难题堆积如山,让他一时之间有些不知所措。
翌日清晨,朝堂之上,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大臣们纷纷低着头,不敢直视皇帝那充满怒火与绝望的眼神。
李逸风强撑着疲惫的身躯,缓缓起身,扫视着群臣,声音低沉却又带着一丝决然:“诸位爱卿,如今局势危急,叛军势大,我军新败,朕深知大家心中也不好受。
但此刻绝非气馁之时,我们必须想出应对之策,挽救这危局。”
一位年迈的大臣颤颤巍巍地站了出来,忧心忡忡地说道:“陛下,此次战败,实因新兵仓促上阵,训练与装备皆不足。
当务之急,应暂停征兵,给予现有军队充足时间训练,同时加大对武器装备的投入,打造精良兵器,方能与叛军一战。”
李逸风微微点头,却又面露难色:“爱卿所言极是,可如今叛军四处作乱,若暂停征兵,恐难有足够兵力平叛。
再者,打造武器装备需耗费大量钱财,朝廷如今财政紧张,这又该如何是好?你们谁又能帮朕解决,朕重重有赏。”
这时,一位年轻的大臣站了出来,拱手说道:“陛下,臣以为可先与关内郡和河东郡协商,请求他们出兵相助,以解燃眉之急。
至于财政问题,可鼓励富商巨贾捐款捐物,同时清查各地贪官污吏,没收其财产充公,如此或可缓解财政压力。”
李逸风思索片刻,觉得此计可行,遂说道:“就依爱卿所言。
即刻派遣使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