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深知,若继续坚守江州府城,面对杨毅那如狼似虎的军队,自己很可能会陷入绝境,落得个全军覆没的下场。
可若就此放弃江州府城,这座经营多年、战略意义重大的城池,又实在心有不甘。
他的目光扫过房间里的地图,上面江州府城的位置被重重地画了个圈。
这座城,是他在江南郡势力的重要支撑点,一旦失去,他的势力范围将大幅缩水,往后想要东山再起更是难上加难。
然而,现实的残酷容不得他有过多的犹豫。
随着喊杀声越来越大,想必是杨毅的军队已逐渐掌控局势,随时可能攻入城中。
李逸尘咬了咬牙,脸上露出决绝之色,终于下定决心——放弃江州府城。
他立刻招来传令兵,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传令下去,集结所有亲卫,准备突围。
务必保持安静,切勿惊动敌军。”
传令兵领命后,如疾风般离去。
李逸尘随后又命人匆匆收拾了一些重要的文书和财物,这些或许能在日后的逃亡中派上用场。
当他走出房间,看到集结在庭院中的士兵时,心中五味杂陈。
这些跟随他多年的将士,如今已不再是当初那支意气风的队伍,他们眼神中透露出疲惫与恐惧。
“弟兄们,如今局势艰难,但只要我们保存实力,就还有机会。”
李逸尘大声喊道,试图鼓舞士气,“我们先撤离江州府城,他日定要卷土重来!”
亲卫们有气无力地回应着,虽然对前途充满迷茫,但多年的忠诚让他们依然选择听从大皇子的命令。
趁着混乱的掩护,李逸尘带领着剩下的军队,小心翼翼地从江州府城的西门悄悄撤离。
当江州府城的轮廓在身后逐渐模糊,李逸尘忍不住回头望去,眼中满是不舍与仇恨。
他暗暗誓,此仇不报非君子,终有一日,他要让杨毅为今日的所作所为付出惨痛的代价。
而此刻,他只能带着亲卫,踏上未知而又充满变数的回家之路。
另一边,杨毅骑着高头大马,他目光坚定,指挥若定,不断调度兵力,扩大战果。
城中百姓们躲在紧闭的门窗后,透过缝隙紧张地观望着这场战斗。
他们看到忠义军纪律严明,虽身处战火,却并未对无辜百姓造成伤害,心中不禁燃起了希望。
随着忠义军的步步推进,大皇子的势力在永州府城的反抗力量被逐渐瓦解。
残余的一万余敌军见大势已去,纷纷缴械投降。
当最后一缕硝烟散去,阳光洒在满是疮痍的永州府城时,杨毅站在城楼上,俯瞰着这片刚刚收复的土地。
他深知,这场胜利只是平定江南郡的重要一步,前方还有更多艰难险阻等待着他,但此刻,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与自信,他将带领忠义军继续前行,直至彻底结束这场战乱,还江南郡一片安宁祥和。
一个时辰后,城内的战斗结束,大火也彻底被扑灭,杨毅才率领剩下的大军浩浩荡荡地进入江州府城,城中不少百姓夹道相迎,眼神中满是劫后余生的庆幸与对杨毅的感激。
杨毅骑在高头大马上,神色沉稳,目光扫视着这片刚刚收复的土地,心中思索着下一步的计划。
此时,有将领上前禀报道:“大帅,叛军将领李逸尘已率残军逃离,我军骑兵是否迅追击,将其一举歼灭!”
然而,杨毅却微微摇头,没有下达追击的命令。
杨毅心里十分清楚,若此时派遣骑兵继续追剿,以大皇子如今的残军之势,确实极有可能将其斩尽杀绝。
但这看似一劳永逸的做法,实则暗藏巨大危机。
他深知朝廷一直对他心存忌惮,自己手握重兵,再加上平定江南郡叛乱的过程中,势力不断壮大,已然成为朝廷眼中的一股潜在威胁。
一旦把大皇子李逸尘斩尽杀绝,江南郡再无能够与他抗衡的势力,自己就会失去制衡朝廷猜忌的筹码。
届时,朝廷定会将他视为心腹大患,卸磨杀驴,兔死狗烹的戏码极有可能在自己身上上演。
杨毅目光深邃地望向远方,缓缓对将领说道:“穷寇莫追,李逸尘虽为乱党,但留他一命,对局势或许更有好处。
我们当下应先稳固在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