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州府城上的守军们听着城下传来的劝降话语,看着城墙下那黑压压一片严阵以待的敌军,众人顿时陷入了慌乱之中。
很多人都开始交头接耳,小声地议论着。
“这可如何是好?始州府可是有一万多守军,可是那么快就沦陷了,咱们能守得住吗?”
一个士兵面露忧色,声音颤抖着说道。
“是啊,对方人多势众,咱们恐怕凶多吉少。”
另一个士兵附和着,眼神中充满了恐惧。
而城墙上的知府和偏将等一众高层,此时也都围在一起,面色凝重,小声地议论着。
知府杨荣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地说道:“敌军来势汹汹,我们兵力悬殊,这可如何是好?”
偏将刘蒙紧握着拳头,沉思片刻后说道:“各位,依我看,投降或许能保一时平安,但日后难免遭受世人谩骂和唾弃。
不如拼死一战,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可是,咱们力量悬殊,若是一旦战败,不仅我们身家性命难保,城中百姓也会遭殃啊。”
知府旁边的师爷模样的人担忧地说道。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一时之间难以做出决断。
城墙上的气氛愈紧张压抑,仿佛暴风雨即将来临。
李逸轩看着城墙上众人依旧毫无动静,迟迟没有回复,脸色渐渐沉了下来。
他目光冷峻,狠狠地一挥手,命人大声的吼道:“城上的人听着!
给你们半个时辰的时间考虑,若是再不投降,今日就叫你们灰飞烟灭!
我们的大军已经迫不及待,定要将这晋州府踏为平地!”
这声怒吼如惊雷般炸响,在城墙间回荡。
李逸轩身后的士兵们也跟着齐声呼喊,声浪一浪高过一浪,气势磅礴,令人胆寒。
城墙上的守军们和一众将领,官员听到这威胁的话语,身子不禁颤抖得更加厉害,原本就慌乱的气氛此刻更是紧张到了极点。
经过漫长而又紧张激烈的讨论后,城墙上依旧弥漫着焦虑与不安的气氛。
知府杨荣面色苍白,额头上布满了汗珠,偏将刘猛则紧握着拳头,眼中满是无奈与挣扎。
一刻钟后,最终,在权衡利弊之后,晋州府沉重的城门在“吱呀”
声中被知府杨荣和偏将刘猛率人缓缓打开。
一行人神色惶恐,战战兢兢,如同丧家之犬一般,摇尾乞怜般地朝着城外的李逸轩的帅旗走去。
知府杨荣低着头,脚步虚浮,往日的威风早已荡然无存。
偏将刘猛也是一脸的颓丧,身上的盔甲仿佛都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他们身后的士兵们也是垂头丧气,毫无斗志。
当他们走到李逸轩面前时,杨荣赶忙躬身作揖,声音颤抖地说道:“将军饶命,我等愿降,还望将军能信守承诺,放过城中百姓。”
偏将刘猛则咬着嘴唇,默默地站在一旁,眼神中充满了屈辱和不甘。
李逸轩看着投降的几人微微一笑,然后冷哼一声,骑着高头大马,威风凛凛地进入城中。
进城后,他立即下令对守军进行缴械,以防生变。
士兵们迅行动起来,将晋州府守军的武器收缴一空。
处理好这些事宜,李逸轩依然严令士兵禁止烧杀抢掠,翌日,也留下了五千人负责守城,以确保后方的安稳。
他深知后方的稳定对于大军的前行至关重要,只有稳固了根基,才能毫无后顾之忧地继续征战。
安排妥当后,李逸轩片刻也不敢停歇,率领着大军又匆匆朝着洋州府前行。
马蹄声如急雨般响起,扬起阵阵尘土。
大军犹如一条奔腾的巨龙,在广阔的大地上疾驰,他们带着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向着下一个目标奋勇前进。
骑在马上的李逸轩此时心情激荡,难以自抑。
他的脸庞因为兴奋而微微泛红,双目熠熠生辉。
因为他心里清楚得很,只要自己再成功拿下洋州府,距离京城也就仅仅一百多里的路程了。
一想到很快就能见到自己的好弟弟李逸风了,过往的种种回忆便如潮水般涌上心头,眼神里慢慢的露出了杀意……
如今,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李逸云求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