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那阵仗,你又不是不知道?”
“去的都是师级以上领导,连咱们的副司令,西北的司令员亲自去了一趟。”
荣誉室里,二人不断回忆着当初的点点滴滴。
而那些个值得被记录的回忆里头,几乎都出现了秦风的身影。
早期的钢刀连虽然还算不错,但秦风来和没来的前後对比,完全像是两支截然不同的部队。
人,还是那些人,但是部队打法变了。
不再像是葛志勇早期那种,和猛张飞一般横冲直撞。
而是刚中带柔,柔中带刚,前期猥琐发育,中後期才开始正式带节奏。
这是秦风的战术风格,也正是这种战术风格改变了钢刀连未来的路,带着他们一次次闯过艰难险阻,赢下许多看似不可能完成的挑战。
葛志勇和郭海涛二人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参观荣誉室。
关於登录用户跨设备保存书架的问题,已经修正了,如果还是无法保存,请先记住书架的内容,清除浏览器的Cookie,再重新登陆并加入书架!
虽然,他们来了这个地方不下上百遍,但每次来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葛志勇伸出手,隔着玻璃橱窗摸了摸,被陈列在里头的百衲军装。
那是在抗震救灾时,老百姓们给予他们的最高认可。
隔着玻璃橱窗,葛志勇自然可以通过这件军装,感受到当初地震发生时的可怕和危险。
随後他抬起头,看向墙上挂着的那把,锈迹斑斑的斩马刀。
这把刀来自於早期大刀队的某一位前辈。
刀上有些褐色的地方,那是敌人鲜血染的。
因为部队全面进㣉信息化时代,冷兵器的作用已经被降到最低。
钢刀连的那一把把带着编号的钢刀,更多成了象徵意义。
全营上下,只有一连的部分兵还保留着背刀的习惯。
那些,都是曾经连里的老人,他们见证了钢刀连的进步和发展。
葛志勇抬起手,冲着墙上那把曾在抗日战场上,斩下过许多鬼子头颅的大刀抓了抓,像是真的将其抓在手上了一样。
郭海涛则是直接从边上的陈列架上,拿来一把属於钢刀连的那把钢刀。
二人像是打打闹闹的孩童一样,就这麽“刀光剑影”的在荣誉室里较量起来。
一个是旧时代的斩马刀,虽然锈迹斑斑,但却浸满敌人鲜血,哪怕不再锋利,哪怕刀刃布满缺口,却依旧充满威严和威慑。
另一个是新时代的合成钢材锻造的钢刀,崭新,锋利,透着森森寒气。
新旧碰撞,交替出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时代,但没变的是握着刀的人。
他们怀揣同样的梦想,肩负同样的使命,他们都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誓死守卫祖国。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